工作人员正在远程处理交通事故。
“1分钟接警响应、4分钟完成挪车、15分钟快速办结,最快24小时内实现保险赔付。”为破解事故致堵这一交通管理难题,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在全国首创“多方视频通话”功能,通过实时视频连线实现轻微交通事故远程定责,并可为车主无缝对接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昨天,全国公安机关“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目前该中心处理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从最初每日处理事故60余起,到如今日均处置1600余起,全市55%以上的交通事故可通过远程方式处理完成。
“现场人员没受伤吧?”“车辆是否受损?”“请您走到车辆后方拍张照片。”“您从左侧向右侧并线,得让右侧车辆先行。”在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24名坐席专员头戴耳麦、紧盯电脑屏幕,接警应答声此起彼伏。
昨天下午2时,交管部门接到事故报警,在西五环主路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由于是轻微追尾,该起报警被转入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处理。很快,报警人手机上就收到一条短信,他点击链接,随即接入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小程序。
在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坐席专员毕成和报警人通过小程序实现了视频通话。在毕成面前的电脑上,报警人手机拍摄的事故现场画面呈现在眼前。毕成查看了现场情况,指导报警人迅速拍摄事故照片后,将车挪到路侧应急车道。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很快得到缓解。
专席人员核实录入双方行驶本和驾驶证信息后,民警在线判定事故责任,出具电子版事故认定书,并以短信形式发送到两名驾驶员的手机上。从视频接通到事故责任认定完成,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由于当事人现场提出了保险理赔需求,毕成又将保险理赔专员拉入视频通话,当场受理了当事人的保险理赔申请。
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去年将常规运行时间由之前的7时至19时调整为6时30分至20时,实现早晚高峰提前介入,削峰缓堵,并制定了节假日、恶劣天气远程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在节假日高峰、恶劣天气期间,中心单日远程最高处理事故量达2679起,平均处理时长降至14.4分钟,提速18.2%。本报记者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