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林方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广州召开推动“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湾区标准”的工作情况和建设成效。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发布的“湾区标准”总数已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发布会现场。林方妍/摄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打造三地通行的“湾区标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湾区标准”启动5年来,充分发挥“软联通”作用,有效推动三地在基础设施、民生、人文等领域互联互通。
“湾区标准”全称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确认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实施的技术标准。“湾区标准”以清单形式公布。
作为粤港澳三地先进经验共需、共享、共用的载体,“湾区标准”已成为越来越多湾区人的共识。“湾区标准”研制主体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发布的235项中,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三地实施“湾区标准”的意愿持续提升,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数量达6827家(次)。“湾区标准”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被社会各界作为技术规范、服务指南、培训指引等广泛使用。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与粤港澳协同推进“湾区标准”工作,营造有力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吸收粤港澳三地更多机构与专家参与“湾区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鼓励粤港澳三地企业、机构优先采用“湾区标准”,支持“湾区标准”在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