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我接到一名小女孩的电话,要起诉父亲,要求父亲履行探望权。细问缘由,原来小女孩父母离异,她与父亲共同生活,但是父亲常年在外跑运输,极少回家,她由年迈的爷爷照顾,年复一年,她对父亲的思念和埋怨同时增长着。因为主体不适格,我没有支持小女孩起诉的想法,但是我联系上了父亲,苦口婆心地劝说了一番,终于说服了父亲,回到小女孩身边。这起事件落定后,我的心里却五味杂陈。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第二章家庭责任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亲自陪伴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我曾审理过一起未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其中一名未成年女性被告人,回家是个“乖乖女”,出门就变成了“小太妹”,吸烟、喝酒、逃学,社交圈子乌烟瘴气,最终和这群狐朋狗友一起锒铛入狱。案发后,女孩的父母一脸不可思议,在他们眼里,孩子很懂事,可能有点叛逆,但不至于这么出格。其实,很多孩子都有两面性,尤其在青春期之后,而父母对孩子的不了解,大部分是因为心理距离疏远,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信任基础和心理依赖的重要阶段,忙着工作,忙着挣钱,没有在孩子身上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慢慢地,孩子就会和父母疏远,有心事不愿和父母讲,做了错事不敢跟父母讲,导致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失足。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对三名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分子核准死刑。这些作恶者被核准死刑固然罪有应得,但是他们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和童年阴影可能需要孩子的一生去治愈。如果我们稍加反思,不难发现,如果父母能亲自陪伴孩子,就能很大程度避免伤害的发生。我曾审理过一起长期性侵未成年女孩的案件,女孩因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无法上学,父母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内,犯罪分子多次性侵女孩,最终导致女孩怀孕。可怜的孩子本身还有精神疾病,经此伤害,更是身心俱损。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想女孩的父母肯定会放下一切陪伴在孩子身边。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一书中说道:“很多父母陷入一个误区,整天忙着为孩子的将来挣钱,却无暇顾及孩子眼前的需要。他们不知道,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用钱堆出来的,尤其是心灵的成长,更不是用钱就能换来的。人的成长就像树的生长一样,具有不可逆性,不可推倒重来。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你一旦错过某个阶段,再想弥补就需要成倍地付出。老话说,富不过三代,所以钱挣得差不多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在孩子需要你时能陪伴他,否则,你纵有家财万贯,可能还是会被败光的。”
而亲自陪伴并不只要求空间距离,更强调有效陪伴。很多父母美其名曰亲自陪伴,实际却是和孩子一人一部手机,自己玩自己的。亲自陪伴需要语言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比如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搭积木、打球、运动,带孩子去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感受大自然的风霜雨露,看天空的斗转星移,哪怕只是骑电动车兜兜风,赶赶集,买点菜,孩子都会很开心。
想象一下,当孩子需要你陪伴时,你告诉孩子:“我得给你挣钱,让你上贵族学校。”当孩子想跟你玩时,你给孩子一部手机,说:“自己去一边玩吧,爸爸没空。”等你老了,需要孩子时,孩子会跟你说:“爸,我得挣钱,让你住一家五星级养老院。”当你寂寞了,想跟孩子说说话了,孩子给你一部手机,说:“爸,自己去看手机吧,我忙着了。”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凄凉呢。
所以,趁孩子还需要你,多陪陪孩子,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作者:祁萌(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法院刑庭少审团队负责人、三级法官)
责任编辑:屠少萌 | 联系电话:(010)67550734 |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
上一篇:吕小军,禁赛四年
下一篇:瓦克在华特种有机硅扩建项目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