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产区寄语
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刘文胜:
“甘肃展团已连续参加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博览会见证了甘肃工美的成长轨迹。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展览规模宏大、参展人数众多、作品愈发精致亮眼,且国内影响力与日俱增,是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顶级盛会。五年来,甘肃展品从‘高原特色’迈向‘高峰创作’,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交响在此回荡。”
5月30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025CACE)将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风向标”,这场盛会即将迎来一位“全勤标兵”——甘肃展团。自2019年博览会创办以来,甘肃连续五届从未缺席,此次携卓尼洮砚、兰州掐丝珐琅画、夏河唐卡等百余件精品,组成“陇原方阵”,展现黄河上游文明的千年工美智慧。
黄河遗韵:千年工美的陇原答卷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传统工艺美术以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著称,地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黄河文明孕育出10大类200余种工艺美术瑰宝。从马家窑彩陶的远古图腾到敦煌壁画的盛世华彩,从洮河砚台的墨韵书香到掐丝珐琅的流光溢彩,33万陇原匠人用298位省级大师、207名高级工艺师、6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匠心接力,守护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甘肃展团已连续参加五届博览会,博览会见证了甘肃工美的成长轨迹。”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刘文胜表示,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展览规模宏大、参展人数众多、作品愈发精致亮眼,且国内影响力与日俱增,是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顶级盛会。五年来,甘肃展品从“高原特色”迈向“高峰创作”,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交响在此回荡。
山河为砚:刻刀下的文明史诗
本届博览会将展出的两方洮砚,无声诉说着“石上史诗”。《沧海曙光》择取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甘肃洮砚,采用喇嘛崖老坑鸭头绿珍稀砚料,依天然水波纹理雕琢沧海激浪,37厘米砚面似凝固的惊涛,砚背深池可盛三斤墨汁,正反双用设计突破“文房清供”固有形态;《梦里家园》以56厘米砚面展开乡村振兴长卷——刀锋游走处,老宅炊烟、翠柏溪桥与新村小楼隔空对话,黄膘石纹化作岁月包浆,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时代命题刻入砚石肌理。
从选料到成砚需历时半载,每一刀都是与时光博弈。这两方巨砚,一方承载自然造化,一方铭刻时代变迁,恰似甘肃工美的双生镜像:既敬畏传统,亦拥抱变革。
洮砚《沧海曙光》
创新破界:珐琅藻井的时空交响
在建筑艺术的浩瀚星河中,运用珐琅工艺制作的敦煌藻井,图案繁复、色彩鲜艳,被誉为“最美天花板”,展现了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当莫高窟藻井“走”下洞窟穹顶,在掐丝珐琅中焕发新生。本届博览会将展出的《四面佛藻井》以晚唐莫高窟第14窟为蓝本,掐丝细若游丝,釉色瑰丽如霞,抽象几何线条重构佛国庄严;《飞天藻井》再现初唐第329窟的飘逸神韵,铜丝勾勒飞天衣袂,金线点缀宝相花纹。LED光影中,青金石蓝与景泰蓝绿交织辉映,千年壁画在现代建筑中焕发新生。“珐琅藻井将继续绽放光彩,为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刘文胜表示,此举让藻井从洞窟穹顶“飞”入城市空间,化作可触摸的“空中敦煌”。
珐琅《飞天藻井》
工美振兴:从手艺到产业的生态重构
甘肃展台的深层叙事,藏在33万从业者的选择里——
唐卡画师以矿物颜料绘制“移动的壁画”,夏河拉卜楞寺的唐卡从经堂走向美术馆;兰州掐丝珐琅匠人开设非遗研学工坊,让“敦煌色卡”成为Z世代的国潮配饰;洮砚雕刻师直播开石选料,百万网友围观“石头里长出的山水”……
正如《梦里家园》砚中那座连接新旧村落的小桥,甘肃工美正搭建传统与现代的通道。刘文胜透露,未来将借博览会平台,推动“非遗+文旅+电商”生态链建设,让藏在深山的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从黄河古渡到东海之滨,甘肃工艺美术携带着马家窑的陶土、莫高窟的矿彩、洮河畔的砚石,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完成了一场横贯东西的文明巡礼。
洮砚《梦里家园》
珐琅《四面佛藻井》
文|记者 王薛淄
上一篇:邕宁枢纽工程增开泄水闸门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