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韩宇 □ 本报通讯员 严怡娜 “辽宁省委和省政府大力支持,为人案矛盾突出的60个基层法院一次性释放537个政法专项编制,支持新聘1039名书记员充实到审判一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如此规模的审判力量向基层倾斜,源于辽宁法院的“强基工程”。 2021年以来,辽宁法院通过实施“强基工程”,夯实人民司法事业根基。 重塑根基,华实并茂。如今,辽宁法院审判质效持续向好,基础保障全面加强,队伍风貌焕然一新,涌现出374名省级以上优秀基层典范,4个基层法院及33个基层内设机构集体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系统布局加强党的领导
辽宁共有110家基层法院,办理全省法院88%的案件,基层法院的强弱关系审判质效的优劣,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在最高人民法院有力指导和辽宁省委坚强领导下,2021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开展基层大调研活动,摸清了基层法院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后,辽宁高院党组提出“以提升初始案件质效为中心、系统推进强基建设”的工作思路。自2022年起,实施为期3年的“强基工程”,破解一系列制约基层发展的难题,在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展现了司法担当和作为。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辽宁高院系统化谋划,出台强基工作意见、人民法庭建设两个办法、基层联系点制度,明确9个方面44项任务,搭建起强基工程的“四梁八柱”。 “现在街道有了法庭,这下打官司就不用进城了。”瓦房店市九龙街道一家农资销售门市的李老板感慨道。 瓦房店市九龙人民法庭的前身是李店人民法庭,因历史原因,李店法庭调整至法院本部办公。借“强基工程”东风,在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李店法庭在新址上完成复建,并更名为九龙法庭。 在“强基工程”中,辽宁高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主动接受监督,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尤其是辽宁高院积极争取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以地方立法性文件对法院强基建设全面保障。 针对基层法院业务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辽宁高院推动省级层面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省委出台强化源头治理相关文件,强化调解保障。省委依法治省办等十部门联合出台规定,有力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辽宁高院与省司法厅等建立“四所一庭”协同推进矛盾化解工作机制。省委组织部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纳入考核,助力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
三箭齐发提升审判质效
今年4月17日,在辽宁高院2025年第二次司法大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中,院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对弱项指标深入分析、找准症结,提出务实举措。 这是辽宁法院持续向管理要质效的一个缩影。 辽宁法院坚持以提升初始案件质效为中心,以管理、改革、队伍建设“三箭齐发”推动基层法院审判质效连续13个季度同比持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创新实施“精细化、一体化、闭环”管理,同时,强化审级监督,坚持能改判不发回,对疑难复杂、新类型等案件提级管辖。 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推动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分级分层开展阅核。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2024年,全省法院经阅核案件上诉率低于全省平均上诉率0.73个百分点。一审民商事案件审理时间平均缩短至73.56天。 干事创业,人才是关键。 不久前,完成了为期6个月的驻辽宁高院“审学研”研修,辽阳市白塔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杨蒙走上讲台,带着结题报告《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问题研究》,接受理论导师、实践导师以及专家学者的“集体会诊”。这标志着她向从一名基层青年法官成长为领军人才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 一体抓实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辽宁高院通过建立实施“审学研”一体化机制、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开展“评典型案例、推创新成果、树优秀人才”“学英模、争先进、作贡献”等活动,促使全省法院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人才新气象逐步凸显。
以上率下促进整体推进
强起来,就要打响“脱薄”攻坚战。 最高法办公厅两次到抚顺县人民法院蹲点调研指导,推动设立人大代表多元解纷工作站。辽宁高院选派3名业务骨干充实审判力量,组织审判业务专家讲师团常态化“点单式”辅导。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明确22项帮扶措施。当地党委、政府解决了困扰抚顺县法院多年的进院无路、用电供暖、饮水安全等难题。 以上率下,鲜有不克。深入落实院领导基层联系点制度,辽宁高院院领导带头帮扶21家基层法院,全省中院设立基层联系点,推动247项问题有效解决。薄弱院知弱图强、转变理念和作风。 目前,包括两家全国薄弱院在内的19家薄弱院“脱薄”出列,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气象。 硬起来,小法庭就要实现大作为。 辽宁共有297个人民法庭,在参与基层治理、保障乡村振兴、服务营商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更好满足群众对“家门口法院”的期待,辽宁高院调整优化297个人民法庭区域布局。全省法院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人民法庭全部在基础设施、法庭管理、诉讼服务、信息化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138个法庭在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成效突出成为示范,引领全省人民法庭整体迈上新台阶。 强基建设,永远在路上。辽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郑青表示,全省法院将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勇于争先,不断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三年行动决战决胜贡献更大司法力量。
下一篇:扬青春梦想 逐未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