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气管支气管异物概述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可危及生命。尽早诊断和取出异物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该病在我国占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7.9%~18.1%,约80%好发年龄在1~3岁[1][2]。婴幼儿因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咀嚼功能不完善,吞咽功能和咽喉的保护功能不健全,易致异物吸入气道[3];部分年长儿因喜口含物件,在咳嗽、说话、摔倒或玩闹过程中,物件极易误吸入气道。
二
呼吸内科内镜技术简介
昆明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是国家级及省级儿童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已为云南省省级及地市级、县级多家医院培养70余名呼吸内镜医生及护士。自2014年开展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以来,每年完成病例上千例,拥有配套完整的软式支气管镜、激光治疗仪、冷冻治疗仪、超声支气管镜、模拟支气管镜等先进设备,常规开展儿童支气管镜检查、灌洗术、刷检术、黏膜活检术、局部给药术、钳夹治疗术、深部气道异物取出术、球囊扩张术、热消融治疗术、冷冻治疗术等三四级呼吸内镜技术。经常到省级及地州级医院进行会诊。
三
用“小镜”,办“大事”
我科团队已开展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十余年,取出的“奇葩”异物种类繁多:
植物类:花生、瓜子、核桃、咖啡豆等可食性异物
生活类:笔帽、锡箔纸、灯泡、圆规针、弹簧等
生物类:活体蚂蟥(饮用生水导致)
内生性:塑型性支气管炎
今年5月12日我科接诊了一名6岁男童,在进食时误吞入一枚图钉,起初认为在食道内,胃镜检查未见异物,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为右中间支气管异物存留,由于尖锐的异物可导致出血、气肿或气胸,我科迅速联合镇痛镇静中心启动绿色通道,10分钟内在无痛、安全顺利、未造成气道其他部位再次损伤的情况下将这枚气道的“拦路虎”取出。
支气管镜取深部异物具有精准定位、操作方便、创伤小等优点,避免使用胸腔镜甚至开胸取异物等创伤性手术,尤其异物合并感染时,支气管镜不仅可进行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还可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完善病原学检查明确致病原。对于危急重症患儿、存在高风险的深部气道异物,呼吸内科有明确应急预案,会联合耳鼻喉科、急诊科、镇痛镇静中心、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快速解除气道隐患,为儿童的呼吸道通畅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中国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53(5):325-338.
韩琨,项骁,王旸,等.北京市7334例住院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5):431-434.
赵宝贵.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298-298.
昆明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是医院最早成立的专业科室之一,为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昆明儿童哮喘临床诊疗中心,开设哮喘、呼吸专科门诊,拥有小儿肺功能测定仪、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仪、过敏原检测和治疗等专业设备;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婴幼儿肺功能测定、适宜儿童的多种过敏原检查等技术。
科室致力于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学研究,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结核分枝杆菌多病原联合检测为科室特色,相关多项研究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并为临床合理诊疗和疾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难治性肺炎中率先发现MRSA、PRSP、ESBLs、真菌性肺炎病例。在降低儿童肺炎死亡率方面,积极探索早期干预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大降低了重症肺炎死亡率。具有解决儿科疑难复杂呼吸病的能力,其疾病种类几乎涵盖了全部小儿呼吸病。在贯彻哮喘防治方案中,省内最早开展以吸入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在哮喘诊断、治疗、预防与管理上与全国同步,同时积极向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和儿童慢性咳嗽拓展,规范哮喘专科门诊。
科室拥有一支由高、中、初级职称人员组成的,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团队,科室被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省卫生厅授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参与全国多项多中心研究。
推荐专家:
李明
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硕士生导师,从事呼吸系统临床工作:30年。主持/参与科研项目:9项,参与团体标准、指南、专家共识编撰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著书12篇,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精准医学协作组委员、哮喘协作组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院协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及儿童哮喘学组组长,昆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山区政协委员。
擅长:肺炎,哮喘,慢性咳嗽,肺间质疾病,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
谭力
副主任医师,现任呼吸内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主持/参与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著书2部,申请专利3项。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血管协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微生态协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内镜专委会云南省儿童呼吸内镜协作组副组长、云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小儿内镜专业学组副组长、云南省医院协会第三届儿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云南省儿科质控专家组秘书、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协会委员、西部儿科呼吸联盟呼吸介入协作组委员、云南女医师协会理事、云南女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年荣获昆明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担任昆明市政协委员。
擅长: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喘息、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等疾病的诊治,开展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特色技术。
张泉
主任医师,从事小儿内科工作40年、呼吸哮喘专业临床工作15年。参与人才计划项目:“昆明市儿童哮喘诊疗技术中心”负责人。发表论文10篇。学术任职:云南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儿童哮喘学组成员;中西医结合儿童肺功能协作组委员;云南省儿童肺功能SMILE培训项目负责人;昆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呼吸组委员;专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哮喘、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擅长:儿童肺功能损伤相关疾病诊治、儿童肺功能评估,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早期诊治、管理有丰富经验。
文: 呼吸内科 郝芮
采编/排版:戴雨杉
审核: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