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各地抢抓农时,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眼下,我国冬小麦收获自南向北正加紧推进。西南地区麦收已接近尾声,在四川邛崃10万亩高标准农田里,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作业,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与此同时,收割完的农田马上旱田改水田,种上了水稻。这种麦稻轮作的种植模式让小麦收割和水稻插秧无缝对接,今年,四川全省麦稻轮作面积约500万亩。
黄淮海麦区也陆续开镰收获。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开始进入机收作业。在铜陵,大型机械通过收割+粉碎一体化作业模式,把粉碎后的秸秆直接翻入田间,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夏收期间,当地调度1300多台联合收割机,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油菜也进入收获期。位于秦岭以南的陕西南部217万多亩油菜迎来丰收,当地农技干部进村入户,指导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尽快腾茬整地,抢种大豆、玉米等作物,确保收种无缝衔接。在浙江长兴,5.8万亩油菜开镰收割,今年当地采取了分段式收割法,这种方法模拟人工收割过程,先由机器将油菜割倒,晾晒3—5天后,再进行捡拾和脱粒,预计亩产增收150元。
东北地区播种正全面展开。吉林水稻迎来集中插秧期,在镇赉6万亩盐碱地水稻种植基地,今年种植了一系列耐盐碱新品种,有望实现亩产突破600公斤。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豆播种进入尾声,今年,当地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大豆种植面积约1287万亩。黑龙江进入大规模水稻插秧期,目前进度近九成。在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高速插秧机可以通过调节宽窄行精准插秧,新技术的应用让种田更高效、更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