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5月21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根据作家葛亮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燕食记》,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将40多万字的文学著作压缩至120余分钟的舞台作品,犹如在百年历史的浓汤中萃取最精华的“味魂”——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
话剧《燕食记》剧照。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小说原著以“饮食”为切口,勾勒粤港百年风云。从“待鹤鸣”到莲蓉月饼,一道道美食成为链接起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符号。话剧主创团队以“吃”为支点的重新编排舞台叙事:荣贻生的“古法炒莲蓉”象征传统根脉,“太史宴”折射乱世离合,热络活泼的美食节目和同钦楼的“创新月饼”隐喻了文化突围……
话剧《燕食记》剧照。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如何让百年史诗吸引年轻观众?以90后导演张肖为核心的年轻主创团队,选择以“游戏感”重构宏大叙事,以原著中的“美食大赛”作为全剧框架,填充人物成长的脉络,让厚重的故事在插叙结构和幽默叙事中展开,呈现出张弛有度的节奏和轻盈的整体观感。
话剧《燕食记》剧照。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剧中的美食大赛上,TVB综艺感十足的节目片场,4K即时拍摄技术精准捕捉演员面部表情细节,多媒体动画直观呈现原著中菜品的色香味,沉浸式观感令观众直呼:“仿佛穿越到《食神》片场!”
“好故事的核心永远是人。”荣贻生作为时代洪流中被动的文化传承者,展现了从身世成谜的孤儿到“同钦楼”大按师傅沉重的成长轨迹,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章劼通过收敛克制又饱含深情的表演,刻画出一代匠人的精神图谱;而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若尘演绎的陈五举,作为巨变时代下的新生代,“革新者”形象饱满立体,其成长轨迹暗合改革开放后粤港文化的融合进程。
话剧《燕食记》剧照。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燕食记》的动人之处,还在于用食物编织起朴素却真诚的情感网络。荣贻生在美食大赛最后的选择藏着严师背后的舐犊之情;陈五举与戴凤行在灶台前切磋厨艺的默契,是比爱情更深厚的知己之交;慧姑对贻生的关爱和守护,饱含了重情重义的坚守;茶楼里跑堂伙计与茶客间的寒暄,都浸润着街坊邻里间的温热人情味。
葛亮也来到首演现场。他说,话剧的改编让他“如见故人”,看到文字活色生香地呈现于舞台上,给自己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燕食记》原本忧伤的、深蓝色的基调当中,发现了如此活泼、朝气、乐观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达,这种‘镜像’的诠释带给我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相信这就是舞台的魅力。”
话剧《燕食记》海报。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首轮演出将至5月25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