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苏州盛泽镇,一个拥有纺织企业2500多家,年产各类纺织品超130亿米的江南小镇,形成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的完整产业链,是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出口和产品集散地。
改革开放前,盛泽镇上还没有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家家户户用着老式梭织机,但低效率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百姓和产业发展所需,生产出的面料颜色仅有白色、蓝色、灰色三种颜色。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盛泽镇成立东方丝绸市场,在场内设街,在街边设店。随后,人们来到市场开立门市部,他们在这里摸爬滚打,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学会了“游泳”,这里就包括盛泽镇老纺织人唐先生。
“最早市场都做订单贸易,客户下单,我们再根据客户要求生产面料,这种模式资金压力小,但随着市场透明度增加,采购商拿着面料小样四处谈价,我们的利润被压得非常薄。”唐先生回忆道。当他觉察到订单贸易的弊端,便决定做现货贸易,但现货交易周期长,对当时刚入行不久的唐先生来说,形成了库存积压和资金流转吃紧的双重压力。
靠着“脚底板”在市场上一家家摸排需求,农行江苏苏州示范区分行的客户经理第一时间向唐先生伸出了援手,发放助业贷款,帮助唐先生平稳度过了短暂困难期,他的纺织生意也开始蒸蒸日上。
放眼现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已从成立初期的130家商户发展到7000余家,这个名列全国前十的专业市场也成为农行践行“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
“我们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上线了‘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模式,通过小微企业批量获客、批量审批、批量授信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灵活的资金需求。”该行普惠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这一项目项下白名单客户已近900户,贷款余额达2.08亿元。
针对盛泽镇纺织、丝绸、家纺等产业集中、形成规模集群效应的情况,农行根据面料、市场细分领域,先后为盛泽纺织品涂层产业集群、纺织品贸易产业集群等专业集群上线“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的创新服务模式,有力推动纺织小镇走向更大市场。
如今的盛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纺织”门店、载满各种布匹的大小车辆、云集的会馆、林立的商会,都让人直观感受到小镇的“纺织经济”。在此环境下,农行创新银商合作机制,以银商结对共建活动加强信息互通,通过与盛泽家纺商会、温州商会等商会、协会的联动互促,积极探索入会企业“无贷户-首贷户-忠实伙伴”的递进式金融服务路径,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覆盖面和贷款可得性。
近年来,盛泽纺织行业谋求转型,创新成为企业的发展共识。
作为江苏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吴江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奕公司”)希望通过大规模采购先进的涡流纺纱设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涡流纺纱具备用工少、流程短、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和优势,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京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但引进新设备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拿出大笔资金购置设备并不容易,关键时期,农行江苏苏州示范区分行针对企业资金缺口,匹配了评级、准入、贷款品种、授信额度、信用方式等差异化信贷政策,用最优的融资方案促使企业加快转型。
如今,京奕公司已拥有国际先进的涡流纺纱机200多台,纺纱速度是传统纺纱机的20多倍,初步建成了国内技术和产品领先的智能型纺纱产业化基地。
除了生产方式创新,盛泽镇的企业在面料创新上不断求索,在当地举办的纺织品博览会上,福华织造研发功能性面料让前来采购的客商们心动不已。企业坦言,大量的研发投入是企业保持技术领先、获得市场青睐的关键,其背后,也有农行不遗余力地支持。
包括京奕集团、福华织造在内,目前盛泽镇已坐拥26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聚焦盛泽镇不同科技型企业需求,农行江苏苏州示范区分行依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表”的评价体系,通过客观量化分析企业产业力、创新力、稳定力等维度制定专项服务方案,精准匹配“专精特新‘小巨人’贷”“苏科贷”“科技易贷”等特色产品,为小镇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性因子”。(王宇静)
编辑: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