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3日讯 茫茫人海中,与陌生人的血样匹配成功,能够帮助他重燃新生的希望,这种不足十万分之一的缘分,何其珍贵。近日,来自于青岛市城阳区的志愿者陈敬谦在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青岛市第236例、城阳区第3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陈敬谦,现为中共城阳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多年前,他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如今定期献血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累计献血11次,献血量3100毫升,相当于成年人全身血液的近70%。每次挽起袖子,他都在心里默默期待:或许自己的血液,能为某个素未谋面的生命点燃希望。
在一次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中,陈敬谦通过现场志愿者介绍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献血不仅能救人,还能通过留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给重症血液病患者多一份重生的希望。”这句宣传语深深触动了他。“当时没想太多,只觉得如果能帮到别人,为什么不试试?”当即,他就与同事相约,留下了血样,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3月初,陈敬谦接到红十字会电话:“您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即回复:“我愿意!”尽管家人担忧捐献对身体的影响,他耐心解释:“造血干细胞可再生,而患者等不起,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从外周血中进行提取,捐献是无损自身健康的,配型成功不容易,十几万分之一的概率,我可能是患者唯一的希望。”最终,陈敬谦获得了母亲和妻子的大力支持。为确保捐献顺利,他提前调整作息,加强锻炼,“就当是给身体做一次‘健康升级’。”随后,他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和捐前体检。
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陈敬谦最终成功完成捐献。从献血到捐献造血干细胞,陈敬谦用10余年时间,将“举手之劳”化作“生命之诺”。他说:“每一次捐献,都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信任。如果还有下一次,只要身体允许,我依然会站出来。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青岛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入库活动常年举办,期盼更多心怀大爱、身体健康、年龄18至45周岁的爱心市民到献血屋,填写入库表格,并留存8-10毫升血样,一旦检测合格,就能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给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新生的希望,共同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青岛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咨询电话0532—80790667。(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周晓
(作者: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