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襄阳发布
5月20日,从市行政审批局了解到,我市通过搭建企业诉求受理系统、完善制度保障、强化监督问责“三管齐下”,构建起企业诉求“接、转、办、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企业诉求受理系统上线使用以来,已受理企业诉求989件,办结931件,58件按期办理中,营商环境优化再上新台阶。
01
智能系统让服务“一键直达”
“过去反映问题要跑多个部门,现在通过手机提交,第二天就有专人对接。”襄阳某制造企业负责人点赞的,正是我市新上线的企业诉求受理系统。
这一整合线上线下20余个涉企服务渠道的“智能中枢”,已实现企业诉求全量汇聚、统一办理、统一反馈,配套“接诉即办”“闭环管理”机制,将紧急诉求压缩至3个工作日、平急诉求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
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宋福平介绍,过去企业遇到问题需要多方咨询,现在只需拨打12345热线或扫描“办不成事”二维码,就会有部门主动对接联系,即接即办。系统日均处理企业诉求近20件,多渠道归集实现“一号响应、一网通办”。
02
制度创新为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诉求闭环管理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我市创新的“5+4+2+N”工作机制的“保驾护航”。
法治保障组,由政法系统5个部门组成,对涉法诉求“把脉问诊”。由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抽调人员成立法治保障组,对企业诉求进行合理合法合规审查,及时依法妥善处理企业涉法涉诉问题。
效果评估组汇聚4家单位力量,对不满意件“复盘会诊”。由市发改委、市工商联、市信访局、市招商局抽调人员成立效果评估组,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企业诉求,逐个开展评估。
监督执纪组通过2个部门联动,对办理流程“全程监控”。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抽调人员成立监督执纪组,对企业诉求受理、办理、反馈、回访全流程实时监测,对承办部门履职不力的,启动追责问责。
N个承办单位按属地原则,确保诉求“落地有声”。各地各部门作为企业诉求具体承办单位,要制定本地本部门诉求办理规则,及时核查、会商、研判、解决企业诉求,在规定时限内向企业反馈办理情况。
市纪委监委同步建立“周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办理进度、问题瓶颈、研究对策,提升办理工作的时效性、精准度。
03
多轮驱动促效能“提档升级”
“从‘等诉求’到‘找需求’,干部作风转变看得见。”市监委委员张钻表示,通过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形成市县乡村“一把手”协同督办工作格局,配套“全量收集、限时办结、闭环督办”三项刚性制度,实现政企沟通从碎片化向系统化升级。
在开展“四上”企业调研服务工作中,我市积极访诉求、送政策、解难题、增信心,通过企业诉求受理系统办理“四上”企业诉求189条,每日跟进办理进展,全程跟踪督办,提升为企服务诉求办理工作实效。
下一步,我市将加强系统创新和流程再造,串联起政企沟通的“高速路”,用精准服务破解企业痛点,持续提升信任感、认可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襄阳样本”。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尹华俊
责编:卜香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