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3日讯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自然资源和规划要素保障。5月2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和规划要素保障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保障措施》)有关情况。
“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我们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在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了《保障措施》,从规划和土地两方面入手,精准有效政策赋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兵锋介绍,《保障措施》聚焦推动好地块建设好房子、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有序建设、推进地下空间有效利用3个方面,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
推动好地块建设好房子
自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两批次关于优化居住用地供应和规划管理措施,以及《青岛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及规划指标计算技术细则》,从架空层、下沉空间、邻里坊、住宅外立面、车行地下出入口、小区门卫室、屋顶设备间7个小区公共空间部分和住宅阳台、空中户属花园、室内挑空空间、住户设备平台、飘窗5个住宅套内空间部分,提出容积率支持措施。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有30余个新建住宅建设项目使用上述各项政策,得到了房地产企业的普遍好评,提高了我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市场竞争力,为打造我市‘好房子’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赋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胡雁表示,根据前期调研,今年我市将反映比较集中的阳台、风雨连廊、小区出入口大堂等要素作为新的着力点,为打造高品质住宅提出了新的政策支持措施。
小区出入口大堂是连接居住小区内外的过渡空间,是展示小区特色的窗口,为进一步提升小区门户品质形象,增强居民归家体验,《保障措施》提出,新建小区可结合小区出入口最多设置两处单层小区大堂,用于必要的人车通行、出入管理、前台接待、休息等候功能,小区大堂每处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的部分,不计入容积率,从而鼓励打造功能完善、设计精美的小区出入口空间,提升城市界面美观度。
同时,还鼓励设置无雨归家流线。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设置风雨连廊连接各楼栋,可以方便居民无雨归家、文体活动和休憩交流,既可以串联整个小区,合理规划归家动线,也科学划分不同功能区域,为小区打造更多灵活多样、丰富有趣的公共空间。《保障措施》规定,新建居住小区内可局部设置单层、两侧无围护结构、顶盖宽度不超过3米的风雨连廊,计入建筑密度,不计入容积率。从而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合理设置风雨连廊,疏解地面交通,丰富景观层次,打造“移步换景”的开放活力社区。
阳台是居住空间的延伸,按照我市此前规定,每个住宅户型阳台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应超过该户型套内建筑面积的16%,且不应大于24平方米。“上述规定试行期间,我们持续跟踪评估执行情况与实施效果,并积极听取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为进一步加强住宅阳台精细化管理,提升居民获得感,《保障措施》优化调整我市住宅阳台面积管控要求,规定每个户型阳台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应超过该户型套内建筑面积的16%,且不应大于32平方米。进一步放宽了大面积段住宅的阳台面积上限,更好地保证套型功能完整性,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宽敞的室内休憩、晾晒衣物空间。”胡雁说。
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建设
消费,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保障措施》明确提出支持新型消费载体建设,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
详细来看,《保障措施》支持、引导有序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在满足总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整体自持等相关条件下,优化土地供应方式,合理确定土地供应价格,允许土地用途兼容复合利用,支持建设以区域为中心、以购物中心为主导,融合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等多项城市主要功能活动,面向各类生活消费人群、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型单体式建筑综合体,培育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载体、新场景,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还要健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体系,所谓基准地价,是管理和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合理评估和利用土地资产的价值。《保障措施》发布后新供应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用地,土地用途设定为商业用地(零售商业用地),设定总建筑面积和楼层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根据建筑面积大小和楼层数进行修正,合理确定地价水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经济师常勇说。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地下空间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的“里子”,可以说,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保障措施》中明确多项举措,提升地下空间利用水平。比如,推进已建成地下空间历史遗留项目完善手续、简化地下空间历史遗留项目用地手续办理程序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责任编辑:程雪涵
(作者: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