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月 潘韦
飞机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且高度专业化的工程,在传统模式下,一直面临着跨部门协同效率低、数据孤岛难打破、智能技术发展慢等痛点问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紧跟时代步伐,以管理变革和能力变革为双引擎,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探索并实践“平台化协同的数字化研发体系”,为科研创新注入新动力,为行业发展树立新标杆。
管理模式革新重构业务发展新模式
持续变革是发展的核心,沈阳所以“满足用户需求、干好型号任务”为使命,始终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航空科研院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多型号、多任务交叉的严峻形势下,沈阳所大力推进“强项目管理”模式,建立“项目主战、部门主建、体系保障”的强矩阵科研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以任务为中心的多领域协同的项目管理模型,实现“责、权、利”高度统一,不断激发组织活力,保障型号科研任务稳步推进。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沈阳所主价值链和客户需求,打造“1+3+1”的战略型组织架构,升级人才流转和内部成果转化机制,前中后台互为补给、协同共生,形成“强赋能、重沉淀”的组织生态,加速“任务型”向“战略型”转变,促使型号科研的质量和效率整体提升。
模型数据贯通打造数字研发新体系
面向复杂武器装备研制,多年来沈阳所坚持贯彻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研发思想,改变了以文档为中心的传统系统工程模式,强化需求工程和基于模型的设计与验证,逐步建成了数据共享、模型贯通的数字化正向研发体系,具备了多专业协同设计仿真、软件敏捷开发、厂所快速试制、虚实结合系统试验、异地数字试飞等典型数字研发能力,在装备研发全流程中应用并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新研型号数模更改率下降45%,技术文件问题率降低79%,极大程度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数字化正向研发体系的建立和升级,不仅加速了武器装备数字化建设进程,也为军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清晰、可行的创新发展路径。为了抢占未来竞争力的制高点、全力迎接智能时代,2024年沈阳所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以组织、流程、IT的体系性变革重构数字化集成研发业务模式,预期实现全模型全周期的协同研发,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化装备,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先进航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引领者。
智能研发突破创新飞机设计新方式
积极布局智能研发,持续探索“数据+智能”的新路径,发布集团公司内首个数字员工“航翼衡”,持续开发更多用于研发、办公的数字员工。专注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拓展智能赋能研发的无限可能。面向研发过程,形成了智能强度分析、智能工艺审查、智能架构设计等典型能力。同时基于开源软件产品开展适配性设计,构建了本地化自主的智能底座技术架构。重点探索智能模型辅助日常办公、赋能信息系统的智能应用范式。面向设计人员,发布涵盖智能问答、情报分析、代码生成、文件问答等智能服务的沈阳所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手“航智云”;面向信息系统,打造智能问答及知识库问答全流程服务接口,极大提高了设计工作完成效率。2025年春节期间,沈阳所紧跟大模型发展趋势,在所内极速部署了DeepSeek-R1大模型,为全所员工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支持。截至目前,智能服务已为全所33个部门1688名员工累计解答问题25767项,人均服务14.5次,在技术问题解答业务中提供13000余次智能建议,走出了学以“智”用的关键一步。
下一步,沈阳所将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持续深化研发能力建设,以创新之势、实干之态不断升级航空数智化研发体系,推动沈阳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新篇贡献航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