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严涵 通讯员 杨新雨 图片由油车港镇提供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在“揭榜挂帅”的项目现场、贴近民生的基层社区、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干部扎根油车港镇的广袤土地,以实干为刃,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踏步前行。
这群振翅的“麟湖青鹰”,如何在麟湖畔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今年,油车港镇深入实施“麟湖青鹰”年轻干部全链条培育工程(以下简称“青鹰工程”)。从青鹰讲堂的思想淬炼,到一线调研的深耕细作,青鹰工程如一座灯塔,引领年轻干部突破小镇思维,在理论滋养与实践磨砺中,搭建起从知识储备到干事本领的跃升桥梁。
课堂内外的青春修炼
5月20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政务礼仪课在油车港镇开展,40余名年轻干部专注研习公文递送、国际交往礼仪及新媒体沟通规范。他们于指尖起落间校准服务尺度,在目光交汇中传递政务温度,实现从形象到服务的进阶。
这是“麟湖青鹰”年轻干部培训班(以下简称“培训班”)的实训现场,亦是油车港镇年轻干部全链条培育工程的生动切片。
“年轻干部要跳出小镇思维,从秀水新城科技产业园的布局到天鹅湖科技创新区的图景,把油车港置于长三角一体化坐标系中审视……”去年底,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动员发言,为年轻干部的成长锚定了新维度。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青鹰工程培训班成员由来自全镇的90后行政事业干部、大综合一体化下沉干部、基层村(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共50余名年轻干部。
如果说开班首课是思维格局的重塑,那么系列活动便是能力素养的全方位打磨。
年轻干部范瑶自2018年入职油车港镇财务支付核算中心,后经团委、党建等多岗位历练。成为此次培训班的班长,对她而言又是一个突破“舒适圈”的新起点。“这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作业,而是脚沾泥土的实践课堂。”范瑶坦言,培训班始终紧扣“调研”主线。
今年3月的“研听‘新’声行动”中,讲师以“调研三问”为纲,层层拆解基层调研方法论:从政治高度明晰“为何调研”,到实战技巧掌握“如何调研”,再到逻辑建构破解“怎么写报告”。此后,27名年轻干部将通过实地调研打造5个课题组,最终以“青春答卷”报告会呈现成果。
3月底的心理健康沙龙则以“理论+实践+互动”模式,设计“你来我来”小组协作等四大环节,让年轻干部在角色扮演中感悟协作共赢的力量。
从思维格局的破冰,到一线课题的打造;从脑力的理论深耕,到心力的赋能提升……培训班逐渐构建起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培养体系,打造出年轻干部成长与成才同频共振的活力舞台。
一线调研的发展突围
调研路上探真知,“麟湖青鹰”工程让年轻干部在“找问题”与“破难题”中淬火成钢。
“脚踩长三角沃土,背靠科创‘大后方’,咱油车港得把创新要素‘磁石效应’做强!”油车港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年轻干部孙永青主攻“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研究”课题,直击油车港镇产业升级核心命题。
孙永青深谙“筑巢引凤”的门道:以生态科创为底色,油车港镇借全国首个“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落户之势,锚定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智能制造等赛道,推动中贝新能源、蓝京新能源、锐拓仪器等项目落地生花。
自2021年入职油车港镇以来,孙永青从经济工作的“萌新”成长为经济发展“干将”,外出招商引入优质项目,走访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踏勘工地推动企业项目建设。他用行动证明:一流营商环境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从地块丈量到企业服务的每个细节。
在农业农村条线,95后年轻干部曹辛纯负责的课题为农创客成长把脉。在油车港镇农创园里,12家农业主体、68名农创客已成为乡村振兴引擎,人均带动33名农民增收的成绩单背后,她看到了发展隐忧:专业化培训散而弱、政策支持冷热不均、职业与社会认同感亟待“充值”。
“就像培育新苗,得松好土、施对肥。”她坦言,在农创客引育赛道,油车港镇火力全开,不仅有农创客创业孵化平台,还有麟湖双创中心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但农创客更盼望着成体系的导师带教、实打实的兜底、叫得响的认同。
“麟湖青鹰”的调研版图还延伸至基层治理与文旅融合领域,这些课题如同多棱镜,折射出油车港镇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维度的发展诉求。
这场以“破题”为动力的调研,必将以前沿视野转化为发展图谱,让油车港镇的“发展半径”延伸至更广阔的版图。
青鹰振翅的时代回响
对“麟湖青鹰”而言,青鹰工程如灯塔引航,照亮理论与实践交融之路。如今,这群年轻干部正以蓬勃之姿扎根油车港镇,在岗位一线绽放青春光芒。
“一户出租屋电线老化需改造”“两户果农张网驱鸟需整改”“退役军人王大伯想咨询医保报销”……在油车港镇西湖村,网格员严振杰的巡查日记又新增了几笔,每天巡逻2万余步,他对网格内的每一条巷道、每一户人家都了如指掌。
严振杰说,网格员的工作看似琐碎,却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民情上达的“第一扇窗”。
在油车港镇社会事务办公室,1999年出生的年轻干部曹子云正耐心接听群众的咨询电话。在从城建办到社会事务办的岗位转换中,他经历了角色转变的心路历程:“在城建办时,我关注的是道路宽度、建筑密度,现在每天面对的是群众诉求、政策解读。”
面对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的咨询高峰,曹子云日均接听咨询电话及接待来访20余人次,为群众答疑解惑;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他走访慰问全镇3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和困难退役军人,送去帮扶物资……
年轻干部发光发热的背后,正是青鹰工程初显成效的鲜活缩影。
今年,油车港镇将重点实施“麟湖青鹰”年轻干部全链条培育工程,构建“六干争先”成长档案体系,创新开展青鹰讲堂“强基计划”、攻坚一线“揭榜挂帅”、镇企资源“破圈工程”等九大行动,锻造一支“能写、能说、能干、能创新”的“四能”年轻干部铁军。
青鹰工程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起“选育用管”链条生态。油车港镇党委委员姚艳婷介绍,青鹰工程通过“双导师”结对、积分管理、赛道比拼等机制,让年轻干部在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调研破题、成果转化的闭环中加速成长。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浪潮中,年轻干部的视野有多宽广,城市发展的未来就有多辽阔。”在姚艳婷看来,青鹰工程的意义在于年轻干部学会用调研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用全局视野谋划工作,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政策与实践的“转换器”。
当梦想与时代同频,油车港镇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在青鹰的翱翔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