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生态环境局近日接到群众老柯的投诉,反映距离其经营场所不足20米的一家金属加工企业作业时产生噪声,严重影响其休息。经执法人员组织“三方恳谈”,采取“错时+降噪”方案,及时降低噪声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
“你们听听这声音,就像电钻直往太阳穴里钻,现在每天下午的休息时光真的是一种煎熬。”站在自家店门口的老柯向执法人员抱怨。老柯从事盐水鸭经营业务,上午和晚上生意比较好,下午处于休息状态。
集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蒋锦华决定先体验一下被噪声煎熬的感觉。
某金属加工企业噪声源排查现场。陈建南摄
“我们刚踏入金属加工企业经营场所时,听到切割机发出的断断续续、时强时弱的声音确实很吵。尖锐的噪声响起时,能看到附近桌面上的茶具在微微震动,而且厂区的切割机紧邻老柯的经营场所。”蒋锦华表示,既要想办法让群众睡得安稳,也要想办法让企业经营顺畅。执法人员组织投诉人、企业负责人进行调解,经过三方恳谈,一致同意采取“错时+降噪”的组合方案,企业将噪声较大的切割作业调整至上午时段,以便降低噪声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
执法人员组织三方人员协调沟通。陈建南摄
根据厂房布局和生产工艺,执法人员及时为企业整改提出帮扶意见。靠近投诉人经营场所一侧砌砖墙,并增配吸音棉形成多层屏障,把两台液压切割机移到离投诉人经营场所最远的西侧,采用橡胶减震底座替换原有钢制基座,同时采取错峰生产、分散作业等管理手段。
“现在可以踏实睡个午觉,我晚上也有充沛的精力做生意了。”执法人员回访时,老柯笑容满面地向执法人员说。
“虽然整改投入了不少资金,但通过系统性整改,我们不仅改善了与周边群众的邻里关系,还促使生产流程更加规范有序,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实现了双赢!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在企业生产车间里,该金属加工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