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蜀镇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式更新
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花园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尚湖镇农村基层党建“网格统一接待日”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宜兴市丁蜀镇党委高度重视紫砂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性推进“党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保护与产业升级双向赋能,聚焦党建引领组织体系建设、乡土人才梯队培养、文旅业态创新发展,形成“人才集聚、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良好生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铸魂、产业富民”的鲜活样本。
主要做法
聚焦党建引领,以更全、更密、更强体系助力文化振兴。健全组织架构,组建“宜兴市紫砂陶产业链党委”,推出“产业链党委牵头抓总、党群部门统筹资源、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的“1+N+X”产业链党建模式,形成协同发展良好局面。织密工作机制,建立由镇党委统一领导、产业链党委具体负责、所在党组织推动落实的党建工作机制,依托专题会议、轮值制度、调查摸排行动等举措切实做好政治建设。建强保障体系,建立“党建+群团”全覆盖保障体系,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做好群团组织覆盖和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掘新力量。
聚焦人才培育,以更优、更强、更大队伍助力文化传承。优化“领头雁”队伍,实施“青蓝结对工程”、推出“东坡讲堂”“东坡夜读”系列课程,提升乡土菁英个人素养及文化传播能力。强化党员队伍,建立健全党员与人才“双向培养”良性机制、推进党组织负责人和管理决策层中的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党建工作、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开设“紫砂传统技艺培训班”等公开培训课并邀请大师授课、联合中外高校开办陶艺专业研修班,带动紫砂文化及技艺传承与发展。
聚焦活化创新,以更新、更实、更深举措助力乡村振兴。更新文化风貌,以“特色陶文化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更新文脉传承遗址、打造文化公园、推进重要文化发扬区域保护式更新,推动紫砂文化形成集群。搭建实干平台,打造文商旅综合体“陶二厂”、多功能“木石陶文化数字产业园”,依托农村“合作社”成立紫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以示范企业入驻带动小微个体入驻,推动紫砂陶产业转型升级。深挖品牌潜能,利用“IP”效应连续推出高品质特色文化活动,不断拓展紫砂文化品牌内涵,扩大紫砂文化知名度、影响力。
工作成效
文化知名度响亮。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市集,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丁蜀紫砂文化“火”了起来,蜀山古南街、东坡书院、前墅龙窑成为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陶式生活 自在丁蜀”文旅品牌受到了央媒的持续关注,全镇实际接待游客560万人次、远超往年同期水平。蜀山古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做法,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文化传承改造经验得到广泛认可。
专业人才丰盈。作为紫砂产业主要集中地,围绕特色的紫砂产业链,全镇聚集紫砂制作者4万多人、产业配套人员6万多人,其中具有工艺职称的从业者近万名、各级非遗传承人超百名、国大师27名、省大师128名、“三带”乡土人才80名,培育了省级大师工作室21个、紫砂专业合作社18个,扶植发展相关企业400多家、家庭作坊1.2万多家。
产业发展兴旺。近年来,丁蜀紫砂文化产业发展增速明显,艺术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际紫砂电商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紫砂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来,丁蜀镇紫砂电商直播销售额持续突破100亿元。同时,紫砂产业的发展也带动村级经济飞速发展,以西望村为例,2023年西望村紫砂产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万元。
宜兴市丁蜀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