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晏培娟 薛诚
通讯员 白笛 朱嘉阳
“对于我们制造类企业而言,技术就是生命线,落后一步可能就没有你的‘蛋糕’了。”日前,江苏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作为全省唯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参加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从北京回来后,这位刀库领域的领军者步履不停,先是在南京、镇江交流业务,后又前往广东、浙江出差。
工业母机是工业生产的核心设备。“刀库,就是工业刀具的‘储存库’。”陈亮介绍,数控机床在面对复杂加工任务时,人工换刀往往需要几分钟操作流程,而刀库只需1秒左右就能完成,不仅实现快速、精准换刀,也能保证机床24小时不间断生产。
冈田智能的起步,也是国产工业母机栉风沐雨的缩影。2013年,这位从丹阳农村走出的青年,看到进口刀库高昂的价格,毅然决然回到丹阳创业,“我经常和团队成员说,国外卖给我们的刀库按换刀时间跟容刀数量计费,我们就用创新把时间跟空间抢回来。”陈亮回忆道。
5年时间、213次测试,这支团队在精密制造领域展开逆袭。让陈亮印象深刻的是,2018年除夕夜,他带领研发团队坚守在寒冷的车间,经过无数次试验,刀库技术中的短板弱项问题终于取得关键突破,“那一刻,团队里的老师傅激动得像个孩子”。
从租厂房起步,到自建厂房并推动产业链升级,如今冈田智能已掌握150余项知识产权,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组建刀库、转台、主轴、机加、注塑五大核心生产事业部,连续多年刀库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业务范围遍布全球。
陈亮表示,业务快速增长时,企业并未盲目扩张,而是始终专注刀库细分领域。眼下,冈田智能正联合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攻坚高端数控五轴加工中心机专用刀库技术,推动航空航天等领域数控机床设备的自主突破,这也让企业赢得更多全球客户的青睐。
冈田智能的迅速崛起,背后凝聚着“滴灌式”人才服务和政策支持。过去3年,企业引进的人才分别入选省、市、县三级人才计划,获得1450万元政策资金支持。其中,去年引进的刘志峰团队获评镇江“金山英才”计划顶尖人才团队。
从乡镇企业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冈田智能用10余年讲述了中国制造向高端跃迁的故事。“工业母机是现代制造的‘心脏’,中国制造必须掌握核心装备和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权。”陈亮说,“有人问我为何如此执着,我坚信,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总需要有人坚守这份匠心。”
目前,总投资15亿元、分四期进行的冈田智能高端数控机床核心部件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一、二期已经达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各类主轴3万余支、ATC产品8万余台,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