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山西发布
“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改善,全省约21.5%的生态系统质量等级提升,提升比例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9.83个百分点。”5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李彧星介绍了我省自然生态质量情况及进一步改善提升生态质量的工作措施。
省生态环境厅通过生态质量监测和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掌握生态省情。自2021年起,开展年度生态质量监测工作以来,我省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均保持在二类。去年完成的第四次山西省五年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全省生态状况稳中向好,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全省98.16%的生态系统类型未发生变化;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改善,全省约21.5%的生态系统质量等级提升,提升比例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9.83个百分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全省76.31%的地区土壤保持功能有所提高。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以提升全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目标,立足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统一监管职责,充分运用生态状况监测和评估成果,与有关部门一起,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数量与质量并重,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五湖”生态修复,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深入开展采煤沉陷区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以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实际成效牵引提升全省生态质量。
全面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围绕“发现问题—交办整改—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工作主线,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体系。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管,持续深化“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最大限度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国家战略行动,强化山西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形成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共同绘就三晋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