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许 非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对于电池安全、隐私保护、移动支付、网络沉迷防治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强调手表不可预置包含游戏、小说等娱乐导向功能的应用,不可设置开屏广告,增加时长管控和手表支付管控功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内容要严格审核备案等等。
“新国标”可谓对症下药,为儿童手表加上一道道“安全锁”,有效解决家长头疼的教育痛点。近年来儿童手表销售火热,小学生几乎人手一个。原本儿童手表的联络和定位功能广受家长欢迎,但如今众多商家盯上儿童消费这一赛道,不断升级手表功能,游戏、社交、支付、短视频……功能逐渐赶超智能手机,风险隐患也随之增加,儿童手表充斥各种收费软件和社交娱乐功能,沦为诱导儿童攀比消费和沉迷娱乐的“电子陷阱”。
如果只是花点钱,家长还不会有那么大怨气。更恶劣的是一些商家在“流量思维”主导下,对于儿童手表这一网络平台缺乏安全监管意识,放任一些违规APP和不良信息流入,甚至沦为低俗有害内容传播和儿童犯罪的温床。
商家赚取利润无可厚非,但按照成人化方式来赚儿童的钱,靠榨取儿童注意力来“流量变现”,如此“技术创新”是以损害儿童健康成长为代价,以透支全社会的未来为成本。当下必须要“急刹车”,重新制定行业规范,堵住安全漏洞,清理掉违规APP和有害内容信息。一方面推动儿童手表行业“大洗牌”,重新建立保护儿童权益的商业规范,另一方面还要督促家长尽到监护责任,引导孩子安全适度使用电子产品。
下一篇:科技赋能,绘出美好生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