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本报记者 李 筱
5月18日,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暨2025两岸商会合作发展大会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作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推介代表,台胞刘传兴手捧一株在园区精心培育的牛樟树苗登上展台,向与会嘉宾娓娓道来他在霞浦创业的动人故事。
就在大会召开前,由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主办、中共宁德市委统战部承办的“同心福”媒体基层行活动走进位于宁德霞浦县崇儒乡的霞浦台创园。
在园区的台湾精致农品工坊,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刘传兴。牛樟树这一台湾特有树种,其叶片可制成牛樟茶,树干提炼的精油可用于高端护肤品,而寄生其上的牛樟芝更是被誉为“森林红宝石”,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大陆的牛樟产业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刘传兴站在陈列着各式牛樟制品的展台前,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霞浦台创园的台商,刘传兴坦言,选择在这里扎根发展,不仅因为霞浦与台湾相似的气候条件和熟悉的人文环境,他更看重的是当地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近年来,霞浦县将台创园建设作为霞台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出台《关于争创霞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若干扶持措施》,从资金扶持、土地供应到金融服务,为台商提供全方位保障。2024年10月,霞浦台创园被列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填补了闽东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园区已吸引26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累计发放补助900余万元,引进台资1.4亿美元。”崇儒乡负责人苏事炎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除了蓬勃发展的牛樟产业,来自台湾的“玉女”小番茄也在台创园内茁壮成长。“普通小番茄市场价约7元/斤,而我们的‘玉女’品种能卖到20元/斤以上,在台湾市场供不应求。”苏事炎介绍说,“台湾精致农业带来的不仅是优质品种,更是一整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霞浦县溪南半岛,在离海不远的地方,一座名叫半月里村的古朴畲族村落静静矗立。这里正书写着另一段两岸融合的故事。
走进半月里村,只见古木参天,青砖黛瓦的清代民居错落有致,飞檐翘角的宗祠宫庙庄严肃穆,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作为全国五大畲族文化村之一,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畲族古建筑群,畲语、畲歌、畲药等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多项殊荣。
“宁台两地一衣带水,文化同根同源。”半月里村中共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丽丽告诉记者,以蓝姓和盘姓为主的台湾畲族同胞,与这里的畲族百姓血脉相连。近年来,通过“三月三”歌会、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等活动的举办,霞台两地交流日益热络。2019年,半月里村正式挂牌“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慕名而来,在这里寻根问祖,感受浓浓的乡情。
漫步在半月里村的石阶上,雷丽丽向记者介绍道:“这些年,不仅有台湾同胞来到这里寻根谒祖,更有来自台湾的专业设计团队深度参与了村落的旅游规划设计。”她指着村口处的卡通IP形象说:“从大门口的吉祥物造型,到景区的品牌标识,再到各类文创产品的设计、老宅改造,都凝聚着台湾设计师的心血。”
这些融合了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作品,既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时尚活力的创意表达,成为连接两岸文化交流的生动载体。雷丽丽表示,台湾团队带来的不仅是设计创意,更是一种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的创新思维,为半月里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如今,从霞浦台创园的牛樟产业到半月里村的文旅融合,一幅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闽东大地徐徐展开。这些生动的实践不仅见证着“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更孕育着共同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