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我们巡山时,遇到来山里的人,就会去提醒他们,山上不要使用明火,不要抽烟,不要挖野生药材等。我们去巡山,一天走在山林上,回到家已经天黑了,也很累,但是看到林子平平安安,心里面就很踏实、很高兴。”生态护林员李玉花在国新办5月21日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
李玉花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的一名生态护林员,她的家乡在独龙江边,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90%。她说,如今家乡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了,大家还发展了林下产业,种植草果、灵芝,正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分享了他们如何坚持因地制宜,为公众提供更多身边的绿色空间,倡导用自然而然的方式去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动物栖息地及小微生境。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龙2”号首任船长赵炎平讲述了在极地考察工作中,如何坚持“低干扰”和“最小必要”准则,尽量减少采集量,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介绍了如何通过推广绿色勘查技术,把生态保护融入到地质勘查全过程。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讲述了如何动员大家一起保护耕地,让整治后的农田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从2016年开始,就成为一名生态护林员了。我们一年要巡山护林一百多次。巡山是很困难的,遇到下雨天,路特别滑,摔跤也是常有的事情。上山时穿的鞋子也很容易烂,一年要穿烂十多双鞋子,但当看到家乡的变化,看到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我非常自豪,也会把这份职业坚持做下去。”李玉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