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深度点评
2025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车实现营收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公司历史纪录,也让其在国内新造车阵营中稳坐“增长黑马”的位置。
相比之下,2024年同期的营收仅为35亿元,彼时公司还背负着10.1亿元的净亏损。如今,净亏损缩减至1.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87%,经营性现金流更是扭亏为盈,达到3.4亿元。这样的成绩,在当前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堪称一抹亮色。
如果说国内市场的增长是零跑的“基本盘”,那么海外市场的突破则是其财报中最具想象力的部分。2025年一季度,零跑加速推进与Stellantis的合作,成功将多款车型推向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得益于Stellantis的全球渠道网络,零跑的海外交付量同比增长超200%,成为拉动整体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
营收破百亿、亏损大幅收窄、毛利率创新高,这些数字无疑为零跑的未来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而背靠Stellantis的全球化布局,更让零跑在“出海”这场硬仗中占据了先发优势。然而,盈利的遥遥无期、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海外市场的未知风险,都提醒着零跑,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1:毛利率破14.9%,零跑盈利真的来了?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的2025年,零跑汽车(Leapmotor)以一份亮眼的毛利率数据,试图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证明自己的价值。
一季度,零跑毛利率达到14.9%,较2024年同期的-1.4%实现惊人逆转,也超越了2024年第四季度的13.3%,创下历史新高。毛利率的增长究竟是可持续的战略胜利,还是受外部因素加持的短暂繁荣?
根据零跑汽车2025年一季度财报,毛利率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交付量的快速增长、成本管控的持续优化,以及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的协同效应。
财报显示,一季度零跑交付新车8.76万辆,同比增长近100%,单车收入同比增长4.9%,达到11.4万元。这种规模效应对毛利率的拉动显而易见,更高的销量摊薄了固定成本,特别是在生产环节,零跑通过自研电池和电控系统,进一步降低了供应链依赖。
与此同时,零跑与Stellantis的合作成为毛利率增长的“外挂”引擎。据Stellantis官方公告,双方在2024年达成战略合作后,零跑通过其全球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显著降低了海外市场的进入成本。
一季度,零跑海外交付量同比增长超200%,占总交付量的15%以上,这一比例在国内新造车企业中名列前茅。然而,零跑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坦承,若剔除Stellantis的合作效应,其毛利率将出现小幅下滑。这不禁让人质疑:零跑的盈利能力,究竟是自身内功的突破,还是外部资源的“输血”?
零跑的14.9%毛利率在国内新造车企业中已属前列。参考2024年数据,蔚来汽车的毛利率为9.2%,小鹏汽车为12.9%,而比亚迪凭借全产业链优势达到20.2%。零跑的毛利率不仅超越了“蔚小理”中的两位,也在向行业龙头看齐。
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程度已达白热化,特斯拉Model Y的降价、小米SU7的强势入局,以及比亚迪的低价攻势,都在压缩新造车企业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零跑坚持的“性价比”战略能否继续支撑其毛利率的增长?
相比国内市场的红海厮杀,海外市场被视为零跑毛利率增长的“新蓝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3.5%,其中欧洲市场占出口总量的40%。零跑通过Stellantis的渠道,已在德国、法国等地实现批量交付,2025年一季度海外收入贡献率达18%,远超蔚来(5.2%)和小鹏(7.8%)。这一成绩为零跑的毛利率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其第二季度13-14万辆的交付指引注入了信心。
然而,海外市场的甜蜜背后暗藏风险。欧盟近期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的加剧,可能导致关税壁垒上升;同时,汇率波动和本地化运营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削弱零跑的盈利能力。零跑高管在电话会议中透露,公司计划2026年在欧洲投产本地化工厂,这无疑将进一步推高资本支出。毛利率的短期繁荣,能否抵御全球化扩张的长周期压力,仍是一个未知数。
零跑2025年第二季度目标颇为激进:月均交付4.3-4.7万辆,力争实现盈亏平衡。这意味着其4月交付4.1万辆的成绩需再上一个台阶。对比行业,4月小鹏交付3.5万辆,蔚来为2.9万辆,零跑的领先优势明显,但要连续夺得“新造车月销第一”,仍需在供应链稳定性和渠道效率上持续发力。
在笔者看来,零跑的毛利率突破14.9%是其从“烧钱扩张”向“效率驱动”转型的积极信号,但盈利的曙光远未到来。国内市场的价格战、海外市场的政策风险,以及高端化战略的品牌挑战,都可能成为其盈利之路的拦路虎。
2、零跑出海加速
零跑汽车(Leapmotor)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从国内市场的“性价比玩家”转型为国际化舞台的“新星”。2025年1-4月,零跑累计出口新车1.36万辆,其中一季度7546辆,4月单月6086辆,稳坐新造车企业出口量冠军宝座。背靠Stellantis的全球资源,零跑不仅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还试图通过本地化生产和高端产品布局,重塑其品牌叙事。然而,全球化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2024年中国整车出口总量达52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30%。零跑2025年1-4月的1.36万辆出口成绩虽不算惊艳,但在一众新造车企业中已遥遥领先。同期蔚来出口约8000辆,小鹏不足6000辆。
零跑CEO朱江明在2025上海车展上更新了年度出口目标,从最初的5万辆上调至5-8万辆,并放言力争冲击更高销量。然而,出口量的增长只是表象,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量变”转化为“质变”。
至2025年3月底,零跑在欧洲市场已设立超450个销售网点,亚太地区近50个,较2024年底新增超100家。这种渠道扩张速度,甚至让部分传统车企望尘莫及。但零跑的全球化之路远非坦途。海外市场的开拓不仅需要渠道和销量,更需要品牌认知和售后服务的深耕。零跑能否在消费者心中摆脱“低价中国品牌”的标签,考验的不仅是其产品力,还有长期的本地化运营能力。
高昂的运输成本和关税壁垒,是中国车企出海的天然障碍。零跑的应对之策,是依托Stellantis的全球生产网络,加速本地化布局。根据Stellantis官方声明,零跑计划于2025年底在马来西亚工厂启动C10车型的本地化组装,并于2026年中在欧洲实现本地生产。这一战略不仅能有效规避欧盟高达38%的电动车关税,还能通过本地供应链降低约15%的物流成本。
以马来西亚为例,Stellantis在当地的工厂年产能超10万辆,零跑的C10组装项目预计2025年贡献2-3万辆本地交付量。欧洲市场的本地化生产则更为关键,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2024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80万辆,同比增长18%。零跑若能成功投产,不仅能抢占市场份额,还能通过本地化品牌运营,提升其在高端市场的议价能力。
然而,本地化生产也是一把双刃剑。工厂建设的高额资本支出(预计超10亿元人民币)和当地劳工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在短期内进一步压缩零跑的现金流。2025年一季度,零跑现金储备虽增至257亿元,但其激进的全球化投入是否会拖累盈利节奏,值得警惕。
全球化不仅是渠道和生产的较量,更是产品与品牌的博弈。零跑的C10和B10车型已在欧洲和亚太市场初获认可,但其“性价比”标签在高端市场显得力不从心。为此,零跑计划在2026年推出D系列,定位25-30万元,目标对标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汉EV。据零跑高管透露,D系列将搭载L4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下一代自研电池技术,试图以“科技感”重塑品牌形象。
然而,高端化之路并非坦途。以蔚来为例,其高端车型ET7在欧洲市场定价超8万欧元,但2024年销量仅占其出口总量的10%,品牌力不足成为主要瓶颈。零跑的D系列又该如何讲好高端化故事呢?
零跑的出海之路每一步都充满机会,但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零跑能否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这场赌局的胜负,或许将在未来两年的市场表现中见分晓。
下一篇:6死4伤!朱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