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实习生刘宇博 北京报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5月19至20日,由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能源转型”为主题,共有来自五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共商城市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之道。
(图源:官方提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中,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在此方面更是积极布局,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表示,近年来,中国顺应全球能源发展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系统性部署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系列重大战略任务,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能源转型是一个艰巨复杂的长期过程,需要世界各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共识、相向而行。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与各国一道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持续加强能源政策沟通协调,携手开展能源科技创新合作,形成互利互惠务实合作成果。
作为能源电力转型的主力军,各大电力企业正积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与发展。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张智刚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相比,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应重点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重构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完善经济机制。
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如何加快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城市电网绿色转型,已成为当前政策制定和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典型的能源输入型超大城市,北京近年来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绿色转型进程。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白晶表示,为了进一步协同推进北京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城市副中心,国网北京电力联合北投集团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该园区在供给侧实现100%绿电接入、地源热泵供冷供热,在消费侧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园区交通全面电气化。依托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CIEMS),实现能源系统运行和能耗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形成了清洁能源与生态碳汇协同发展的零碳园区样板。“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项目获得由TÜ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自国际标准ISO14068公布以来,国内电力行业参与规划建设园区的首张净零排放碳中和认证。
新型电力系统在支撑首都零碳高质量发展的角色将更加突出。白晶表示,预计2025年,北京外调绿电规模将首次突破4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将达到35%;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至32%;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