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第七小学党总支书记 周婷
麻城市第七小学教联体于2023年7月挂牌成立,核心校区是麻城“十四五”优化教育布局重点项目学校,属于城区新建学校;四个分校区(木子店校区、黄泥坳校区、祠堂铺校区、李峰山校区)位于木子店镇。麻城市第七小学以教联体改革为引擎,构建起“一校五区”覆盖130个教学班、574名学子、260名教师的城乡教育共同体。
立德树人:新时代教联体德育协同发展的精准定位
新时代教联体德育协同发展是国家教育公平战略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路径。麻城市第七小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时刻紧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导向,积极破解教联体德育工作的“城乡二元分割”难题。
建校三年间实现双重突破:在理论建构维度,提出“七彩教育——让生命多彩”的育人理念,构建包含目标分层、路径创新、载体优化的“三段四化七课程”德育实践模式;在实践探索维度,通过体制革新(成立德育委员会、统整架构)、制度供给(制订《区域内德育整体联动方案》)、活动创新、数字化赋能、评价增值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优质德育资源向农村校区的辐射。
破立并举:德育难题的破解路径与创新实践问题
问题一及策略路径:
基于融合育人观,面对统而不融、各自为政的城乡德育协同困境,统整思路,进行教联体德育工作的顶层规划和制度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是重构顶层设计:构建“三段四化七课程”德育实践网络;二是创新组织结构:串联“四维联动”的德育管理链条;三是完善工作制度:集成“三位一体”育人保障机制。
启示:通过顶层设计、分层建模,依托管理网络推动“学期活动—月度主题—周常仪式”跨校区同频共振,孵化核心校文化与培育乡镇特色项目并重,构建全方位、多场域的育人生态,育人管理从短期向长效发展。
问题二及策略路径:
立足“全员育人观”,面对城乡师资“双极分化”、班主任专业能力短板等问题,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构建专业化、创新型班主任队伍是关键支撑。
实施“云上德育共同体”建设,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生”;搭建共享式德育平台,开展班主任网络教研,整合优质资源全域共享;推进“影子跟岗培训”计划,从“经验传承”到“模型跃迁”;构建“德育星光矩阵”荣誉链,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从“单线串联”到“多元互动”。
启示:建立班主任成长光合作用图谱:数字阳光(技术赋能)+共同体水分(同伴滋养)+激励氧气(制度、政策催化)=专业成长。通过理论素养培养、实践智慧哺育、教育情怀激发,使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在共同体互动中显著扩大。
问题三及策略路径:
践行“增值育人观”,针对学校缺乏德育系统化评价,活动实施效能短板,尤其是农村校区育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积极实施数字赋能德育评价,推进德育活动一体化,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常规德育“四化”措施,铸就行为养成“金钥匙”。班级文化特质化,素养规范标准化,班队活动特色化,养成教育靶向化。
特色打造“七类”课程,搭建成长进阶“彩虹桥”。开发阶梯式七类特色课程,均制订课程方案和步骤,将德育活动“课程化”“仪式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汲取力量、拔节生长。
深化德育评价改革,点亮发展追踪“航标灯”。一是搭建平台,构筑德育评价“智慧大脑”;二是设置标准,开启学生成长“北斗导航”;三是创新方式,编织精准育人“经纬网络”。
启示:引导各校区通过“三个推进”(抓好常规德育、擦亮课程品牌、深化评价改革),把握“三个转化”(活动→课程→素养)、突破“三个壁垒”(学段割裂、城乡差异、评价单一),改变“重教学轻德育”的状态,显著提升德育目标达成度和育人质量。
实证成效: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与学校跃升
七小教联体实施“三段四化七课程”德育实践以来,各校区育人生态悄然发生改变,教联体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教师方面:一是专业能力结构化提升。构建起一支具备“德育设计力、跨校协作力、数字应用力”的班主任队伍。两年来,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资源包25个,德育案例获奖36人次。65名班主任在县市级获奖、获表彰;二是育人方式系统性转变。从经验型“管人”转向科学化“育人”,班级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学生方面:一是行为规范达标率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目前,教联体已有一二年级 1215名学生完成个人习惯达标,尤其是乡镇学校学生正向行为频率增幅巨大。二是品德发展可视化进阶,成长路径系列化呈现。评价平台累计颁发“德育勋章”150余万枚,2024年有230余名学生获得各级少先队组织颁发的二星章、三星章,学生参与市级以上艺体竞赛获奖量增长2倍以上。
学校方面:一是育人体系创新性构建。“三段四化七课程”德育模式经验在本地推广,学校成功申报获批两个德育重点课题,家长对教联体改革成效满意度从72%提升至95.9%;二是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学校德育工作亮点被中国教育新闻网、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30余次。
迭代升级:德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及未来展望
班队会课程建设升维。制订“班队会课程实施方案”,遵循“集体备课—优选示范课—班级拓展—反思评议”的路径,建立“教联体班队会资源库”,重点推进班队会课程体系升级。
德育队伍专业化精进。进一步实施数字赋能工程,为城乡班主任提供优质的培训内容,开发“班主任 AI 助手”等新型工具,推进“班主任+跨学科”能力融合,重视梯队培养和激励保障。
家校社协同机制深化。统筹规划“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联体模式,依托家长会、家长课堂、家校书咖、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推进七小“三段四化七课程”德育实践探索,继续实施体系优化、队伍建设、课程品牌精品化和评价指标精细化工程,将教师德育能力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发展与学校破局突围目标相结合,最终实现“培根铸魂”育人宗旨的深度践行、“七彩人生”教育愿景的全面达成、城乡德育优质均衡的深水区跨越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厚植德育根基 绘就七彩人生 来源: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