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林凌 祖明远 徐浩煊 王培哲
南充是四川第二大人口大市,也是川东北工业重镇。
今年,南充提出要打一场经济发展“翻身仗”。“翻身仗”如何“打”?南充又如何以产业驱动城市发展?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采访组专访了南充市副市长罗明远,就上述问题展开对话。
川东北金融中心。唐嗣贵 摄全力以赴 “翻身仗”首战之年
记者:这次采访中,很多人都提到,今年是南充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的首战之年。我们怎么理解这场“翻身仗”?
罗明远:近年来,虽然我们GDP总量排名全省第五,但与第四名德阳的差距逐渐拉大,领先第六名泸州也一度不足10亿元。可以说是“标兵渐远、追兵渐近”。我们做过了解,GDP总量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其他市州用了3-5年的时间。南充自2018年突破2000亿元后,目前离3000亿元门槛仍差“临门一脚”。
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既是省委对南充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南充的鞭策和嘱托。市委明确,坚持把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作为拼经济搞建设的总抓手,提出通过两年时间攻坚,确保全市经济总量稳定在全省第五位,经济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川东北经济区。聚焦上述目标,我们主要聚焦在工业突破、项目建设、消费提振、县域崛起、改革赋能、区域协作“六个领域”集中攻坚,分解细化108项具体举措,强力推进。
吉利商用车旗下品牌远程星享电动车装配车间。四川在线记者 李志强 摄记者:这场“仗”目前打得怎么样?
罗明远: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势头,我们的经济增速在全省排位从去年全年的第18位、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第12位,成为全省同期提升幅度最大的市(州);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时隔5年重回两位数的增速……一季度顺利实现“开门红”。
打出“组合拳” 形成工业发展强磁场
记者:说到一季度,我们注意到南充的工业增长表现亮眼。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7%、22.6%、48.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去年全年提升8.3个百分点。
罗明远:工业是支撑经济的脊梁、根基。在区域比拼中,工业是保持竞争力、活力的话语权。南充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这是基于工业是南充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作出的战略部署。
市委鲜明提出“产业为本、工业当家”理念,坚持支柱性产业和成长性产业“双轮驱动”、内培和外引“双向发力”、扩规模和提质效“双轨并行”,深入开展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挺起南充经济发展的工业“硬脊梁”。
四川永盈新材料项目。四川在线记者 李志强 摄记者: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工业发展?
罗明远:我们以优化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为抓好工业发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南充刚性执行县(市、区)长直管工业的工作要求,将抓工业经济发展、促产业转移工作情况纳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年度述职重要内容。着力营造“以产业论英雄、以工业定奖惩”的工作氛围,为敢闯敢干的干部撑腰鼓劲。
其次是全面推行“链长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市领导担任链长,各县(市、区)结合实际,选取细分行业建立县级“链长制”。全面推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调度模式,并将“链长制”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倒逼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地落实落细。
破解发展难题 抓住工业发展“牛鼻子”
记者:“与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是省委赋予南充的战略使命。要在全省经济格局中展担当,南充还将在哪些方面着力?
罗明远:作为片区经济大市,我认为南充仍有难题需要破解。
一是县域支撑不够强。2024年,全市仅顺庆区、南部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实力一方阵,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底部支撑作用是南充未来发展重要着力点。我们正按照“抓强、壮干、提弱”的思路,积极做强县域产业支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扩权强县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强县、旅游名县。
二是产业支撑不够强。现代产业特别是工业仍然是南充经济发展最大短板和弱项。全市“3+2+3”现代化工业体系中,没有产值突破千亿的产业集群,没有产值突破百亿的龙头企业。我们将抢抓机遇、结合区位优势,积极争取承接一批重大生产力布局。通过龙头企业牵引,让产业在这里聚势成链。
三是平台支撑不够强。目前,南充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经开区和高新区。我们将持续深化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纵深推进南充临江新区集成授权改革;集中精力和资源壮大两个开发区主导产业,全力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推动每年新拓展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以上、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嘉陵江从南充穿城而过。余中华 摄下一篇:云南一装载机制动失效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