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艳阳天,荔林泛红浪。5月20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茂名市委宣传部承办、广东广播电视台协办的“荔枝季·我与荔枝的故事”专场宣讲活动在茂名举行。1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宣讲员现场讲述荔枝从千年土特产向百亿大产业转变的动人故事,传递来自岭南的独特甜蜜。
引经据典
诉说荔枝的“前世今生”
活动现场,多位宣讲员深情讲述荔枝跨越千年的动人故事。
梁秋莹是中国荔枝博览馆讲解组副组长,她表示,荔枝在古代是贡品与奢侈品。她用三个有趣的小故事,向大家讲述了荔枝的“前世与今生”,并诚挚邀请大家到茂名,共赴一场荔枝之约。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赵飞引经据典,讲述了荔枝与广东的故事。赵飞表示,放眼全国,岭南的荔枝最早见于记载,也最早入贡皇家。清代以来,广东荔枝更是在全国独领风骚。7月25日起,广东出品的电影《长安的荔枝》还将全国上映,这部作品正是对唐代岭南进贡荔枝史实的艺术演绎。时至今日,广东仍是世界荔枝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2025年1月,岭南荔枝种植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茂名综合试验站站长赵俊生讲述了茂名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建设故事。“这里汇集全球荔枝种质资源728份,成为全球最大的荔枝种质资源圃,为育种研究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赵俊生说,这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事。
科技赋能
续写荔枝的传奇故事
有着悠久历史的荔枝,在当代为何依旧受人青睐?这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凡超表示,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变革,在荔枝种植中,古法栽培的智慧成果至今仍在应用。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荔枝产业,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整合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无人机植保、机器人采摘以及全流程数据化管理等前沿技术,实现精细化、无人化管理。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锞为大家讲述了培育高端荔枝品种“冰荔”的故事。从一开始寥寥数颗果,到如今成为全国知名的高端荔枝代表,东莞“冰荔”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据他介绍,近年来,东莞共选育荔枝新品种10个,占全国六分之一。“16年来,我一直从事荔枝研究和推广工作,荔枝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育更多优质荔枝品种、研发更省力高效的栽培技术,让果农丰产、增收,是我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马锞说。
蔡建权是壹浩品牌创始人,为了让荔枝种植更科学,他组建了专业的水肥系统安装工程队、嫁接服务队、果园管理服务队、无人机服务队。“以智慧为犁,创新为种,努力开启荔枝产业新篇章。”蔡建权说。
回乡创业
将岭南甜蜜传递给更多人
从家喻户晓的岭南特产到如今的百亿产业,越来越多人投身于荔枝产业,他们倾注了智慧和心血,努力让这份岭南甜蜜传递给更多人。
惠州市红美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宏美春是一名回乡创业的客家妹,为了把家乡的荔枝推广出去,她努力研发许多荔枝衍生产品。从荔枝干到荔枝红茶,从荔枝茶到荔枝酒,再到荔枝月饼、荔枝酥,经过她的努力,荔枝有了更多“吃法”。更值得一提的是,她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200多户农户年收入增加10000元以上。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黄田荔枝品牌联合创始人唐国林表示,近年来,他们通过荔枝文化节、音乐节、体育赛事等多元活动,将荔枝从农产品升华为深圳的文化符号。他们正努力以“荔枝+音乐+潮玩”为主题,打造出荔枝经济的新景象。
陈小敏是“荔枝大王”品牌创始人。大学毕业后,陈小敏曾在一家大专院校工作,后来回到家乡,白手起家开始创业。“荔枝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陈小敏一边跟农业专家学习荔枝种植技术,一边钻研直播带货,打开电商销售新渠道。“经过十年努力,我们的自有基地从200亩扩展到1000多亩,合作基地覆盖广东、四川等地,年产量达200万斤,注册了‘荔枝大王’品牌。2024年,我们通过电商、社区团购、批发市场等渠道,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广州市从化荔枝营销工作者曾发超分享了如何让从化荔枝从田间走向全国的故事。近年来,曾发超用最朴实的语言,在直播间介绍荔枝的故事。他的直播间人气也越来越旺,“卖荔枝的靓仔”成了他的标签。2021年,他和团队联合从化9所高校,发起了“高校+农产品”计划,他们走进校园,免费培训学生主播运营账号。看到学生主播从羞涩到自信,从“小白”到“能手”,曾发超坚信:“直播电商一定能为广东荔枝、为广东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上一篇: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研学新生态
下一篇:嘉兴粽子 飘香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