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张立希
粤东山区骤雨初歇,潮漳高速路政大队的无人机已悄然升空。搭载AI识别与热成像模块的新型无人机仅用30分钟便完成了一座桥梁的高精度测绘和隐患筛查,而传统人工巡查往往需耗时数小时。从人工巡查到无人机巡航,从被动抢险到智能预警,科技正让路政管理焕发新生机。
“无人机不仅能穿透复杂地形实时回传三维数据,还能通过热成像提前发现路况异常,为抢通保畅提供关键支撑。”潮漳高速路政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万善刚介绍。
数据显示,无人机与地面队伍的协同响应最高能使应急预案启动时间缩短40%。
此前,潮漳高速路政大队联合行业专家,围绕航线规划、热成像搜救、空地协同等核心技能,通过“培训+实战”双轮驱动,推动了无人机技术在边坡巡查、事故预警、夜间救援等场景的全方位应用。
“会用、善用科技,才能筑牢守护生命安全的防线。”参训队员林茂勋在模拟塌方现场完成“事故区域标记”“夜间照明搜救”等科目演练后,有感而发。
今年“五一”假期,潮漳高速公路迎来车流高峰,单日通行量突破历史峰值。面对骤增的通行压力,潮漳高速路政大队依托“空天地一体化”技术,首次实现节假日全路段智能管控。
5月1日,监控中心发现潮漳高速公路K1081+200米处因隧道口车辆追尾引发拥堵,路政人员立即启动空地联动机制。无人机迅速悬停事故点上空,投射强光划定警戒区域,同步通过高音喇叭引导后方车辆减速避让;热成像模块实时扫描现场,确认有无人员受困。当时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事故车辆被拖离,较传统处置效率大大提升。
“推动智慧化转型的目标,是让每一条道路都成为‘安全、高效、有温度’的‘生命线’。”潮漳高速路政大队长黄凯表示,科技与人的协同能极大提升应急效能,下一步该大队将探索无人机搭载的5G传输模块,对易堵互通枢纽进行全天候监测,结合AI算法预测车流趋势,提前发布绕行提示至导航平台,实现路况巡查“分钟级响应”、灾害预警“零时差推送”,护航高速公路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