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数字赋能强监管
智慧治理促公平
2025年以来,河东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市场监管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拓展非现场监管场景,强化数据指引,推动柔性执法,用法治化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慧+监管”拓展非现场监管场景。以河东区市场监管智慧平台一期工程为基础,打破食品、药品、特种设备、质量、税务等领域数据壁垒,陆续接入餐饮、药店、社区医院、加油站等摄像头(目前已接入1040路)。搭载AI技术,对河东区418户酒店、餐厅、配餐中心的后厨和仓库实时监控,精准抓拍未佩戴发帽口罩手套等违规行为,同时支持统计分析、回放调取等功能,实现线上“无接触”高效监管。探索以“摄像头信用评级”为核心的非现场监管新模式,结合税收、社保、投诉举报、执法办案、企业年报数据,从不同维度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推进信用评价“精准画像”,实施差异化监管,减少对守信企业的干扰。
“智慧+矛调”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干部数量不足与投诉举报量激增的矛盾,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河东区局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建立投诉举报“智能云呼叫”中心,实现智能外呼、主动告知、任务执行跟踪、投诉举报人员统计等功能,通过对工单类型精细化、科学化分类,提前设置精准、规范的回复话术,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智慧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初步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前预警,增强市场监管部门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已经在河东区上杭路街、大王庄街等试运行,有效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智慧+执法”同案同罚守护竞争环境。目前市场监管执法领域存在“两难一低”问题,即案件定性难、处罚裁量难、办案效率低。智慧监管平台收集、整理、分析2020年至2025年3月11万余条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实时共享,为办案部门提供有力的执法数据支撑,让基层干部在案件定性、裁量阶次、风险规避等方面有章可循。同时,出台《天津市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案件办理事权划分方案》等规定,从源头上、制度上防范随意执法,致力实现同案同罚,做到执法办案公正高效。
加强质量支撑
破解企业技术难题
近年来,河东区市场监管局多举措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工作,深入实施“质量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出台质量强区纲领性文件。印发《天津市河东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结合辖区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立足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三大板块内容,并围绕28项任务提出具体工作举措。
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在已有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统筹制定新平台建设方案,通过走访调研、指导帮扶,现已成功培育并成立河东区建筑节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两个平台共服务各类企业139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项。
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局相关负责同志带队走访调研优质企业并组织参与品牌交流互鉴活动,多次深入项目单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2024年由该局推荐的9家企业22个项目已正式列入“天津市质量攻关重点项目”;推荐的1名技术人员已入选“市级技术评定专家库”,以质量活动帮扶企业找准质量问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降耗减损。
强化可靠性创新推广应用。推进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实践工作,工作人员走访、调研辖区优质企业,讲解相关政策并开展交流座谈,现场指导企业申报“产品质量可靠性创新实践专家”。经过择优选取,由该局推荐的1名技术人员已成功入选京津沪渝四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布的专家名单。
上一篇:为小微企业减负增信
下一篇:30多年老式钢窗终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