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机电班,2号车高频温度过高,派人去看一下。”天应泰钢管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内,紧盯屏幕的梁德彬突然发现数据显示异常,及时给出指令。这位与钢铁设备打了20年交道的老师傅,如今变身为数据“解语者”。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也是人适应新变化的过程。在产业变革浪潮中,人的适应性有多强,直接影响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车间里,老师傅摇身一变成为产线上的“数字医生”,会使万用表,懂编程、修改数据,借助新技术放大了经验价值。田野里,越来越多“土专家”驾驶智能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新农具,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转型发展,不仅是产业的再出发,更是资源的再激活,倒逼从业者融入变革持续学习、自我更新,借AI技术提升创新力、创造力,释放新潜能。
老工匠玩AI,是折射产业向新的一面镜子,也让人们看到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技术迭代、产业变革催生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正不断拓展职业边界,给个人成长带来新机遇。有的企业通过产教融合,帮助产线工人补齐新技能短板,有的地方则将一些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尝试以专业化助推职业化。可以预见,新职业扎根生长的土壤愈是肥沃,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也将愈加动力强劲。
上一篇:债权债务登记及承担公告 山东源
下一篇:白内障复明,让老年幸福“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