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校友公开课第九讲在金融学院336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课程特邀南开大学1989级保险学杰出校友、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于泳担任主讲嘉宾。于泳以《与时代共舞:保险业的 “长期主义” 视角及职业发展机遇》为题,围绕保险行业时代机遇与“长期主义”核心理念展开深度分享。他寄语金融学子立足时代脉搏,以耐心耕耘人生规划,在行业变革中捕捉职业发展新机遇。南开大学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玮教授与两百余名师生共聚课堂,课程由任课教师唐琳主持。
于泳立足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历史,结合个人从业经验,系统阐释行业发展路径。他指出,把握时代脉搏是行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我国保险行业历经“专业化经营”到“境外拓展”再到“资负联动”三个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坚持“长期主义”是核心要义。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维度来看,长期主义旨在应对长期存在的风险,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治理提供持久保障,注重长期利益而非短期回报。
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发展之路”时,于泳强调践行“大保险观”。其核心在于深刻认识保险业在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这要求在坚持政治首要性、发挥“三网两器”功能、夯实基础保障的基础上,强化资负管理与行业监管。同时,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保险资金对耐心资本的投入,长期支持硬科技发展。秉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保险理念,挖掘绿色、养老领域潜力,借助数字化转型精准匹配个性化产品需求。
谈及保险文化重塑,于泳认为需厚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践行“五要五不”准则,讲求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他鼓励保险行业立足多维度发展,坚定发展信心。于泳表示,这份信心源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更源于行业自身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深度尚浅,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加之保险资管发展动力强劲,凭借专业化长期投资理念,我国保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在指导同学们进行保险行业职业规划时,于泳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实用建议。他指出,随着行业向多元化“保险 +”模式演进,人才需求将呈现复合化特征,职业选择的边界正不断拓宽。除传统保险公司外,保险资管机构、互联网保险平台等新兴业态,均蕴藏着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基于此,于泳为同学们规划职业路径提出三点核心建议:其一,夯实专业根基,通过系统学习保险学、金融学等核心课程,考取精算师、风险管理师等专业资质,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其二,保持行业敏锐度,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态、科技赋能保险等前沿趋势,培养对行业变革的预判能力;其三,强化实践积累,积极参与保险公司、资管机构的实习项目,在产品设计、风险评估等实操场景中,逐步锤炼数据分析、跨界协作等复合型能力,成长为契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跨界通才”。
课前,全孝慈同学代表所在学习小组,以《优化保险资金配置,发挥耐心资本优势》为题,围绕保险行业近期监管政策、耐心资本在投资端与负债端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最新出台的行业新规,向于泳校友提出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在随后的校友课中,均得到于泳校友的逐一解答。
课程尾声,刘玮教授向于泳校友致聘“金融人才职业发展导师”。受聘仪式上,于泳寄语同学们,在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时秉持长期主义,以长远视角锚定成长方向,沉心积淀专业能力,在持续深耕中静待个人价值与人生蓝图的硕果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