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检修来了新“工友”,这无疑为动车的安全运行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工友”采用了最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动车各个部件的细微变化。它就像一位细心的医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隐患的角落。无论是列车的制动系统、电气设备还是车体结构,新“工友”都能以极高的效率进行全面检测。有了它的加入,动车检修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大大提升了动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让乘客们在旅途中更加安心。
落晖洒向远方山峦,夜幕逐渐降临,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动车段福州南动车所一片忙碌,动车组机械师拿着手电筒聚精会神地检查动车组各类零部件,对讲机的应答声不绝于耳。高峰时期,他们每晚要对20列动车组进行“体检”。
“报告调度,库修2道底部机器人申请作业!”晚上8点,动车组检测机器人操作员韩志超在手持终端设定作业程序后,位于车底的动车组检测机器人就忙碌起来——灵活转动机械臂,“摇头晃脑”地对车底零部件进行精准扫描,以毫米级精度完成了检测任务。
今年29岁的韩志超从事动车组检修工作8年了,是车间的技术骨干。这个机器人“工友”,让韩志超爱不释手。“以前全靠人工检查,不仅劳动强度大,一些隐蔽部位还容易成为检查盲区。”韩志超说,“现在有了这个机器人,检查更加全面细致,整体作业效率提升40%,故障识别率已经趋近100%。”
“嘀嘀嘀……”韩志超手中的手持终端突然传来报警声,他立即查看报警信息,随后钻进车底查看故障,最终确认转向架轴上有一滴油迹。“这种油迹污渍的识别,就是我们利用液体反光点为机器人新增的检测项点。”韩志超说。
韩志超的这个最佳“工友”,在2024年11月与大家刚见面时,还是一个“呆萌”机器人,经常会错误报出故障。为了让机器人更加“聪明”,韩志超与车间“游翔”创新工作室组建起一支13人的攻关队伍,深度参与机器人的“成长培训”,调试2组可360度旋转的高清探头捕捉角度,优化适应不同季节温湿度变化的检测参数,通过AI算法持续提升图像识别系统的故障判断能力,累计采集60万张动车组零部件图片。3个月的时间,机器人从检修“小白”变成了动车组检修专家。
(记者 冯家照 高建进 通讯员 陆逸)
下一篇:拜登确诊癌症后近照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