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黄子韬许诺要做的“透明化生产”卫生巾,造出来了。
18日晚开售的卫生巾,一夜过去,销量过126万,考虑到这是一个之前零经验的品牌,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惊人的首秀开场。
这样高开的数据,在我看来,和粉丝经济关系不大——可以参考黄子韬个人抖音带货数据,已经不是顶流水平。能卖出这样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吃到了公共议题流量的红利:“3·15”晚会曝光多个知名品牌卫生巾存在安全隐患后,女性群体对安全、健康的卫生巾的需求,已经越发强烈。对这一议题的关注,亟需更大的承载和回应。
实际上,黄子韬入局卫生巾,要蹭一把公共议题流量的意图已经很明显。在发布会上,他请妻子徐艺洋站台,并声称徐艺洋是卫生巾的第一个试用者。此外,这一品牌还号称参考医护级标准,要求卫生巾菌落总数为0。
商业故事,总归各有各的讲法。这话能不能真信,还要看后续消费者实际的体验。但黄子韬这样高调地来一出搅局,无论最终能不能成,在我看来,都有积极的一面,因为此举再度增加了卫生巾安全性问题的可见性。“卫生巾”的话题,以其引发的讨论量和它关系到一半人健康的重要性来看,相关讨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由于无法从外观上判断一位女性是否正处于这一生理周期,“月经”这一生理现象,本身就具有隐蔽性。而且,传统文化心理中一直讳于谈论这一议题,甚至用各种代称隐去这一生理周期。生理和文化意义上的双重隐蔽,加重了这一话题的不可见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卫生巾的使用体验和普适情况、女性经期的生理健康问题,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当一个话题本身不具备可见性,很多问题就将隐匿在水面之下,保障与之息息相关的人的权益,难度会显而易见地提升。有时候,难的不是去争取权益,而是不知道这是应有的、可以争取的权益。
这几年来,随着女性消费者话语权的提升,我能明显感觉到,公共舆论场里,对这一和女性健康息息相关的话题的讨论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一些变化也正在发生:高铁上开始售卖卫生巾,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开始提供免费卫生巾,对卫生巾价格的讨论几度引起关注,卫生巾的新国标将在今年七月开始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这一曾经被遮蔽的角落。
《好东西》电影截图。但央视揭开的卫生巾安全问题,无疑证明了这一隐秘角落,依然需要更多的关注、规范、和监督。甚至,即使被曝光,很多品牌的第一反应也不是彻查和反思,而是甩出公关声明,试图通过“切割”和事发企业的关系来息事宁人。消费者明明只是希望自身健康能得到保障这样简单清晰的诉求,却没有得到厂家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两厢对比之下,黄子韬表态要做“干净”“透明”的卫生巾,无疑切中了女性群体最关注、最需要的部分,得到支持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高销量无疑是一种表态:愿意倾听女性需求、尊重女性需要的商家,能得到相应的正面反馈。对于这一关系到数亿人切身福祉的话题而言,这样的表态,同样具有正面意义。
有学者曾说,“讲述女性的历史时,‘女性卫生用品’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只有当曾经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能够被坦然讨论,当安全、普惠的经期用品成为行业内共同的标准,一半人的刚性需求才真正可能被看见、被尊重。这不是小事,是值得一论再论、关注再关注的大事。
黄子韬造卫生巾,成效如何,尚需要更多的时间交给市场来检验。如果打着关爱女性的噱头,做经不起考验的产品,这份吃到的流量恐怕也将反噬回他本人。但就目前而言,乐见更多如此自带流量话题入局的鲶鱼,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让这半数人的刚需,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检验。
原标题:《黄子韬卫生巾一晚卖出百万,这样的鲶鱼不妨多来点》
栏目主编:简工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林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