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大理洱海畔的古生村在晨光中苏醒,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村民李德昌擦拭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到过的“乡愁小院”的窗棂。2025年春节期间,住建部联合央视在此拍摄“传统村落过大年”,深入记录古生村的白族年俗和保护成果,让“乡愁小院”成为更多人向往的“乡愁地标”。
从茶马古道上的石板村落到滇池湖畔的“方正如印”民居,从雪域高原的藏族村寨到热带雨林的傣族民居,拥有777个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的云南,以集中连片保护、法治化护航、活态化传承路径,探索出一条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
集中连片保护,从“孤岛守护”到“全域共生”
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的诞生,也是云南省第6项世界遗产。这片由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的区域,延续着布朗族“林茶共生”的千年智慧。位于古茶林核心区的芒景村,通过划定保护区、建立生态监测系统,既守护了2.8万亩古茶树,又让祭茶祖、唱古歌等传统活动焕发新活力。如今,村内42栋传统干栏式建筑完成修缮,发展茶旅融合业态,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户均增收3万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长期以来,云南打破“点状保护”局限,将传统村落置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中统筹谋划,形成大区域联动、多要素融合的保护格局。
苍洱之滨的“乡愁经济”悄然兴起。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古生村为示范点,联动洱海生态廊道沿线的12个传统村落,形成“环洱海乡愁文化带”。通过统一风貌管控、修复古戏台和本主庙,古生村重现“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风貌,并引入生态种植、非遗工坊等业态。2024年,全村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
滇西走廊的跨域协作深入推进。腾冲市将水碓村、三家村纳入“传统村落抗战文化走廊”,串联和顺古镇、银杏村等资源,通过共建游客服务中心、统一推广“极边古村落”品牌,片区游客量年均增长15%。三家村运用3D扫描技术建立200余栋传统建筑数字档案,并开发AR导览系统,让马帮历史“触手可及”。
元阳梯田的“四素同构”名扬天下。在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通过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素同构”整体保护,建成世界文化遗产与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区。阿者科村通过“校村推动、学者合作模式”,引进昆明理工大学朱良文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2024年,阿者科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村民户均增收1.2万元,创下不搞大拆建、留住原住民的活态传承样本。
法治护航、活态传承,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2025年3月1日,《云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云南传统村落保护步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办法》着力以系统性、整体性推动传统村落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六个一”体系织密保护网。《办法》建立一部保护办法、一个保护规划、一块保护牌子、一笔保护资金、一套技术导则、一份村规民约的“六个一”管理体系。在建水县团山村,这一制度推动21处传统建筑完成修缮,3.2公里古驿道恢复原貌。
云南建立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实施动态监管机制,以分级保护激活内生动力。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同乐村作为傈僳族干栏式建筑群代表,通过申报省级名录获得专项补助,对26栋传统民居挂牌保护。如今,“阿尺木刮”舞蹈从濒临失传变为旅游展演项目,带动村民增收。
《办法》明确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资金保障机制,以多元投入破解资金瓶颈。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下,云南省级财政自2022年起设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补助资金,累计投入4亿元,剑川县寺登村以中央补助资金为杠杆,吸引社会资本开发沙溪白族书局,将废弃粮仓改造为文旅综合体,带动周边村落游客量增长3倍,村民年分红超50万元。
不仅是法治护航,更注重活态化传承。云南摒弃博物馆式保护,通过功能再造、科技赋能、社区参与,让传统建筑焕发新的生机。
在维西县同乐村,一栋栋傈僳族木楞房经过加固改造,变身为非遗工坊和民宿。村民将祖屋改造成火塘文化体验馆,游客可参与织麻布、酿苞谷酒。曾经的危房变身为文化地标。
让科技守护“会呼吸的历史”。建水县团山村引入智慧消防系统,对百年徽派建筑实施烟感监测全覆盖;腾冲市三家村运用无人机巡检传统建筑群,实时预警地质灾害。数字化手段不仅提升了保护效率,还催生了“云游古村”新业态。2024年,云南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331个村落,访问量突破千万次。
村民共同开展传承保护。大理市周城村通过村民议事会保留传统扎染前店后坊格局,同时新建污水管网和停车场。如今,村内80%的院落开展扎染体验,年培训手工艺人500余名,产品远销海外。“保护规划是我们自己投票定的,当然要全力支持。”村民段树坤说。
在云南,传统村落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古老村落在法治与科技护航下焕发新生机,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风景线。
云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波 通讯员 许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