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掠过阿姆斯特丹运河时,梵高美术馆里那幅《盛开的杏花》总会被更多目光抚摸。
1890年,文森特·梵高用温柔的蓝与白,为新生侄子画下这幅永不出售的礼物——杏枝向上生长,花苞欲绽未绽,仿佛在等待某个唤醒的瞬间。
135年后,中国高淳陶瓷的匠人们用60℃的热水,让这份等待有了新解。
当热气氤氲,杯身杏花次第绽放,我们突然懂得:动人的艺术,从来不是静止的仰望,而是与生活的温柔共振。
-01-
大师巨作,跃然杯上
梵高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包括864幅油画、1037幅素描和150幅水彩画,在这2000多幅作品中,有一件是梵高家族永不出售的作品。
就是《盛开的杏花》!
这是梵高画给自己新出生的侄子——也就是弟弟提奥儿子的新生贺礼。
杏花,是春天里盛开的花朵,预示着新生与希望。
这幅画没有浓烈的色彩对比,也没有厚重的笔触,而是选用了较低饱和度的蓝色和白色。
每一朵杏花都以不同姿态开放着,画面看似安静,却又有着动人的生命力。
《盛开的杏花》被梵高家族视为情感与记忆的核心象征,这就是“永不出售”的原因,现被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
如今,我们以温感变色技术,让杏花开出了第二人生。
《想开了》温感变色杯选取了《盛开的杏花》中的画面作为创作素材。
经过30多次调色、修图,将画面与骨质瓷完美结合,再现了135年前梵高创作时的亢奋热情与杏花盛开的感染力。
-02-
高淳陶瓷出品温感杯
高淳陶瓷被授予“中国当代官窑”称号。
从名不见经传的手工作坊到
国家名片
,高淳陶瓷如何炼成?
答案不言而喻:当秉匠心之烛火,成创新之蝶变。
一只小小杯子的诞生,就要经过成型、修洗、上釉等几十道工序,需要好几位匠人投入高达36小时的工夫。
每一款产品的花纹、器形、质地、釉彩,都要经过反复琢磨、不留瑕疵,工匠精神可见一斑。
正是60余年来,坚守这种百炼成钢、精益求精的精神,方成就了一席好瓷。
《想开了》温感变色杯,便是高淳陶瓷出品的温感变色杯!
《想开了》温感变色杯材质上选用上乘骨瓷材质打造而成。“贵”在品质,“贵”在健康!
为什么这么说?高淳陶瓷,执行标准远超国标。
而骨瓷一直是目前世界上瓷器鉴定公认的上乘瓷种,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以国际标准来说,含量高于40%就是“上乘骨瓷”,高淳陶瓷采用的骨瓷品质远超国家标准。
而骨粉含量越高,技术难度就越高,同时生产成本也是水涨船高。
因此,每一只《想开了》温感变色杯,都是经过匠人们花费巨大的心血精心雕琢而成的。
“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想开了》温感变色杯质地比一般瓷器更加温润。
当你拿到手里,你就能感受到它的不凡。
-03-
藏在温度里的诗意
遇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季
繁华三千,看淡即是浮云。烦恼无数,想开便是晴天。——弘一法师
想开,是一种内心的豁达与通透,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年轻人躺平,是一种“想开”的人生态度,中老年人达到一定境界,豁达、从容更是一种“想开”!
《想开了》温感变色杯,是惊艳又独特的温感变色,让你瞬间“想开”。
是的,你没看错,它能“变色”!
变色前,釉色浑厚,散发内敛奢华气质;
当遇热60℃以上,杯身图案就会渐渐晕开,杏花徐徐展开;
当遇热90℃以上,杯身图案会迅速“全景打开”,绚丽杏花“盛开”于世!
这种感觉,像慢镜头记录一朵花的苏醒一般。
当温度褪去,花朵重归黑色,就像把一场私密的艺术展悄然收藏。
细节决定成败,《想开了》温感变色杯经过5次高温煅烧、7次品检,确保大家拿到手的都是上乘的精品。
杯口,杯底和杯柄均采用手工描金,金光熠熠,尽显奢华品质。
350ml大容量,杯口经过特殊处理,能够紧贴唇形。瓷质表面细腻光滑,手感俱佳。
杯底光滑,经多次打磨,不易划伤桌面。
《想开了》温感变色杯,让"杏花"从阿姆斯特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变成你晨昏餐桌上的老友。
清晨的咖啡时光,看杏枝在氤氲热气中舒展筋骨;
深夜加班时,指腹摩挲釉面细腻的笔触,仿佛触摸到画家当年奔放的热情。
不论是自己用,还是拿来送长辈、送朋友,不仅实用、环保,倍显文化内涵。
除了精美的包装之外,产品中还附赠产品手册和茉莉花香包。
当你打开的那一瞬间,淡淡的茉莉花香悄然把你带进花海。
现在入手《想开了》温感变色杯的朋友,限量赠送一个价值99元的同款《想开了》高端皮革帆布包。
数量有限赠完即止,机会难得!
该帆布包为16安帆布包,密度较高,抗折性和耐磨性较好。
(PS:添加客服小东微信(ID:lnpz01),入群每月可领十元优惠券,下单更优惠!)
【《想开了》温感变色杯】
售价:198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