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汪宇 本报记者 刘晓云
在本届哈洽会上,东宁市以“海洋经济拓市场 科技赋能创未来”为主题,以“开放蓝+生态绿”为主色调,携跨境智慧酒店、黑木耳全产业链、界河垂钓赛事等特色成果亮相,全面展示其向“智慧枢纽”升级的转型实践,为黑龙江对外开放注入新活力。
智慧赋能:跨境服务标准树标杆
不久前,东宁创新举措招商传来喜讯:该市年内计划完成3000平方米三语智慧化酒店改造,集成AI语音交互、无感入住及跨境支付技术,覆盖三种语言场景,解决跨境游客语言与效率痛点。项目依托东宁文旅产业招商专班精准服务,推动跨境智慧服务标准落地,深度融合中俄垂钓季等文旅资源,联动本地黑木耳、猴头菇等特色产业,打造东北亚首个跨境智慧服务标杆。
今年以来,东宁市委、市政府聚焦跨境贸易加工、文旅产业升级,组建五大产业招商专班,深化政务数字化改革,优化“土地供应、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全链条服务,吸引中外企业共建智慧酒店、商贸展销平台等重点项目,为“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旅游名县、边贸旺县”战略夯实基础。
黑木耳:从“小木耳”到“大产业”
哈洽会上,山友食用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研发的即食食品、保健产品等精彩亮相。该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年加工出口黑木耳2000吨,年出口额80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
山友食用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东宁市龙头企业,依托省级绿色工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资质, 与省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等深度合作,推动黑木耳产业向数字化车间、国家级绿色工厂迈进,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首破亿元。
作为“中国黑木耳第一县”,东宁市成功建立了全国最大的1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均栽种9亿袋左右,年产值稳定在30亿元以上,使黑木耳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界河垂钓:“文旅体农商”融合新标杆
近日,2025黑龙江界江界湖游钓联赛在东宁启幕。13个主题板块、12项活动以“垂钓+文旅+消费”为核心,串联中俄界河生态保护、民俗文化体验与边境商贸展销。赛事纳入国家级二类赛事,吸引中外100名选手同台竞技,同时还举办了中俄文艺汇演、露营节等,带动滩头鱼美食节等场景。
东宁市借势“冰雪经济”“冷水鱼产业”战略机遇,推出“提前申报+预约通关+随到随检”组合拳,持续加快通关速度,有效缓解通关难题。依托口岸地缘优势,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海洋经济、创意设计产业等资源,同步推动本地黑木耳、松茸等特色产品出口,实现贸易双向繁荣。
从智慧酒店到跨境垂钓,从黑木耳全产业链到界河生态文旅,东宁市以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的姿态,正书写着“通道经济”向“智慧枢纽”跃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