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交通网络逐渐完善。
邓超 通讯员 孔宵 李梦宇 济宁报道
5月16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宁市建设方案(2025-2035年)》政策吹风会,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宁市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该《建设方案》描绘了未来十年济宁市交通运输发展蓝图,明确围绕打造“三个样板”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具体设置了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济宁市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成果,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的快速网、四通八达的干线网、覆盖广泛的基础网;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数字化、绿色化、人文化发展达到新高度,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水平、运输质量和效益大幅跃升,高标准完成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任务。
立体交通基础雄厚
枢纽地位全面凸显
2022年5月,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作为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的济宁,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6条主轴之一,主动融入、积极服务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是应有之义。近年来,济宁市不断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公铁水空”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加速成型,让济宁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节点,在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目前,济宁市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和内河航运通航总里程分别达到2.14万公里、836公里和621.7公里,大安机场通达城市增加到33个,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开通至武汉、重庆等集装箱航线27条,物流贸易覆盖全国152个城市,去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9666万吨、43.2万标箱,均居全省内河港口首位。全市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公交率、村级物流网点覆盖率均达到100%,入选全国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
围绕打造互联互通、协同高效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样板,济宁市将部署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高效衔接、彰显特色的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客货运输服务质量,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物流大通道,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未来,济宁市还将布局完善“一圈六放射”综合运输通道,今年建成济邹、济商、郓鄄、济微高速,形成高速绕城环线。加快雄商、济枣高铁建设,形成“三纵一横”高速铁路网。大安机场新开通、优化加密热点城市航线,实现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稳定增长。同时加快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年内新改建农村公路650公里,实现农村客货邮县级全覆盖。
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黄金水道释放效能
济宁因运河而兴,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内河通航里程约1100公里,约占山东省内河航道里程的70%。而在新时代浪潮下,济宁锚定着“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宏伟目标,奋力开启从“运河之都”向“航运强市”跨越的新征程。《建设方案》提出,济宁将围绕打造绿色低碳、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样板,部署建成现代集约的港航基础设施,加快推动现代港航物流突破发展,全面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等四项重点任务。
一寸水深一寸金,为了持续释放“黄金水道”效能,今年,济宁市还将继续推进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微山三线船闸等重大航道工程。
航道升级让大运河“黄金水道”扩容,未来,济宁市将打造梁山、主城、微山三个亿吨级港口群,加速形成梁山港煤钢物流园、济州港钢材粮食产业园、龙拱港集装箱示范园、顺达港综合物流园、太平港船舶工业园、微山港大宗商品物流园和莱赛尔纤维物流园等“七大百亿临港园区”。
济宁还将积极融入国际物流大通道,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推动京杭运河主航道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沿黄陆海大通道和晋鲁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的互联互通,发挥梁山港和龙拱港两大枢纽港优势,强化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和京杭运河沿线物流资源要素聚集,打造京杭运河经济带重要国际多式联运基地,确保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集装箱45万标箱。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做优融汇数易平台,增强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供应链功能,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贸易平台。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争创一批部省“一单制”“一箱制”试点。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布局智慧交通新场景
《建设方案》战略性布局未来十年济宁交通新场景,围绕打造数智赋能、创新发展的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样板,部署加强交通运输新技术研发,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发展壮大低空经济,培育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新业态等四项重点任务。
为发展低空经济,济宁市此前已经出台低空经济行动计划,成立济宁市低空经济协会,建设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梁山、微山通用机场建设,加力招引一批低空产业企业在济宁市落地项目。
为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济宁将推动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运输方式在规划、建设、运营层面深度融合,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
培育交通运输新动能,实现智慧绿色转型本就是题中之义。未来,济宁市将构建“新基建”网络,规划建设AI智慧交通DeepSeek大模型平台,升级“济港通”,推动与长江、京杭运河沿线港口城市数据互联、信息互通。同时加快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高耗能老旧营运船舶,推进城市公交、出租车、营运船舶电动化替代,持续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围绕国家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专项试点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应用场景,争取新试点数量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为济宁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当好开路先锋。
蓝图绘就,实干先行。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济宁市将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加速构建“七纵六横”高速公路网、“三纵一横”高速铁路网和“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加快打造大安机场“四型机场”,聚力创建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努力在鲁南经济圈改革发展中走在前,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上勇争先,向着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的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新篇章。
上一篇:让志愿精神在新时代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