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这一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确立的全球健康纪念日,旨在唤醒公众对高血压这一“无声杀手”的关注。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高血压患者已突破10亿人,中国患者数量超过3亿,且呈年轻化趋势。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致死重要诱因,其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2025年世界高血压日之际,天津康汇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宁为我们解答:降压治疗是否真的需要“终身服药”?
在门诊,有不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明明已经知道自己血压高了,就是不肯吃药。他/她们通常的顾虑就是,“降压药,一吃就是一辈子,停不了”,“我最怕吃药了,能不吃就不吃,能晚吃几年就晚几年吧!”
真相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即便是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没有继发性原因),也并非如此。通过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大多数患者可以减少服药量或种类,也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停用降压药。
为什么要吃降压药?
打一个比方,如果你眼睛近视了,需要开车,那你不戴眼镜就看不清楚路,就容易出交通事故;如果你戴上眼镜,开车就安全。
吃降压药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是血压高,就会持续对你的血管、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靶器官造成损害。如果你吃上药,把血压控制达标了,那血压对各器官就没有伤害了;如果你把降压药停了,血压升高了,那它就会继续损伤血管和脏器。
吃药控制血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血压的数字“好看”,而是为了减少高血压造成的心梗、脑梗、肾损伤,从而减少未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吃不吃降压药”,而是你的“血压是不是达标”。只要是血压高,就会有持续的损害。
要不要吃降压药,是根据你的血压具体情况来定的。如果夏天天气热了,血压低了,不吃药血压也达标,那就可以暂时停药,监测家庭血压。等秋天、冬天降温血压又高了,我们就又需要把药吃上。
是不是吃上降压药就不能停?
并不是。血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只占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中青年群体的高血压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一旦得以纠正,血压就会降下来。
哪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升高血压?
1、超重和肥胖,BMI≥24 kg/m2,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2、高盐饮食。
3、长期大量饮酒。
4、吸烟(含被动吸烟)。
5、缺乏体力活动。
6、长期精神紧张、失眠。
简而言之,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放松心态”。每天做到营养均衡,总热量控制。多吃蔬菜、水果、坚果、豆类和全谷类食物,少吃盐、含糖饮品、红肉(猪牛羊肉)和加工过的肉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成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如快走)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运动本身也会让人改善睡眠、放松精神。
什么情况下应该减量或停用降压药?
1、如果在吃药的情况下,在家里监测的血压,收缩压(高压)总是<110mmHg,要考虑药物减量。
2、如果出现头晕、乏力、蹲起眼前发黑、甚至跌倒等低血压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调整药物。
血压过低的这种情况在天气转暖的时候容易出现。所以,要养成测量家庭血压的好习惯,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变化,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血压控制平稳,如果停用降压药,会发生什么?
1、如果您在吃药的前提下,全天都能保持血压稳定,应该继续服用。
有一些患者,早上起床后测血压不高,就不敢吃降压药了,担心吃药后血压会降得太低。其实,这也是认识误区。起床后吃药前如果血压在130/80mmHg以下,恰恰说明目前药物使用量合适。如果这种情况下停药,随着药物逐渐代谢完毕,血压还会慢慢高起来。
2、如果起床后血压偏高,吃药后才能慢慢降下来。说明目前药物量不够,需要找医生调整用药。
现在的降压药大多是一天一次给药的长效降压药物,吃一片是能够覆盖24小时的。在长期服药的状态下,如果在第二天早上起来,排空尿液后,吃药和吃饭以前,空腹测量坐位血压,高压在110-130mmHg,低压<80mmHg。说明目前吃的药物是比较合适的剂量。
文 杨宁
下一篇:给异地求职青年备一张“温暖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