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成园园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兵团积极投身于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发展,创新文化消费模式,让现代文化产业持续焕发新活力,显著提升了职工群众的生活品质。探索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来健全兵团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实践路径,对推动兵团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精心打造兵团特色文化品牌。在中国广袤的西北边陲,兵团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兵团文化资源。用好这些资源就要在三个方面发力:其一,要组建专业团队对兵团历史文化展开全面梳理与深入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广泛收集民间故事、歌谣等素材,深度挖掘其中蕴藏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比如,走访军垦战士及其家属,记录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感人故事,借助文艺创作的形式,将这些珍贵素材呈现出来;其二,要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开展新型文化企业培育工作,建立覆盖领军型、成长型、初创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体系,积极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在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工艺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着力打造兵团特色文创产品;其三,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应用,改造提升演艺、娱乐等传统业态,将“红色、丝路、边疆、屯垦”等文化元素,转化为具有高辨识度的视觉文化符号,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兵团文化品牌。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文化从来不是孤立的。业态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关键。文化产业要深化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多领域跨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科技等复合型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兵团要树立“大文化”的理念和思维,推动文化与更多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比如,推动文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构建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文化动力;推动文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开发农耕文化、屯垦文化遗产,支持发展富有文化创意的农耕体验、田园观光、阳台农艺等特色农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汇聚艺术表演、阅读分享、观影体验等消费业态的文化商业综合体;提升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文化含量,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服务高品质生活需求。
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兵团故事。兵团文化承载着几代兵团人为国戍边、扎根奉献的集体记忆,蕴含着忠诚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团结互助的文化内核,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也是向世界展现中国边疆发展历程、民族团结实践的窗口。兵团要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讲好新时代兵团故事。一是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势,创新传播理念和方式,把我们自己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兵团故事的全球化表达能力,要搭建更广阔的国际传播平台,推出更丰富的国际传播精品。二是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组织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活动,可以依托新疆自贸试验区兵团区块,加强兵团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在文创、文旅、文娱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兵团文化产业朝着国际化、多元化的新高度迈进。三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职业院校与文化企业合作,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讲好兵团故事的能力本领,增强兵团故事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