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晶 每经编辑|董兴生
5月19日,华为正式发布nova 14系列手机及首款鸿蒙电脑华为MateBook Pro。其中,面向年轻用户的nova 14系列成为首款全系搭载HarmonyOS 5的直板机型,而鸿蒙电脑的推出则填补了鸿蒙生态在PC(个人电脑)端的空白。从手机、平板、穿戴设备到如今的PC,鸿蒙完成了全场景生态下的一块重要拼图。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华为终端产品的拓展和迭代,也标志着鸿蒙生态正以多终端、多机型布局,驶入规模化落地的快车道。
2024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5(鸿蒙操作系统5)。这款诞生于2019年的操作系统,正式迎来脱胎换骨的时刻——它不再依赖Linux内核、AOSP源代码,且不再支持打开APK文件(安卓系统应用程序包)。不过,对打造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来说,解决系统内核问题仅仅只是个开始,“生态建设”才是操作系统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
在硬件设备方面,过去,搭载或可升级至HarmonyOS 5的华为手机主要集中在高端旗舰机型和折叠屏手机上,此次,在华为终端体系中一直承担着销量重任的nova系列开始全面搭载鸿蒙系统,这被外界视作HarmonyOS 5向主流大众市场渗透的标志。
与目前业内主流思路一样,华为也将AI(人工智能)能力融入操作系统之中,推出一些创新的AI功能和交互体验来吸引更多年轻用户。比如,nova 14系列搭载的“AI魔法移图”,通过图像内容识别与构图重排算法,支持对人物或拍摄对象进行自由拖拽等,可以理解为把拍摄完成的照片再次进行创意编辑;华为语音助手“小艺”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与DeepSeek双模型,并经过100余个真实场景、超百万小时的语料训练,可根据上下文语境自适应感知多种情绪并调整语气。此外,HarmonyOS 5还支持支付宝、抖音等120余个应用“一键登录”,以及30余款应用的“碰一碰”跨设备分享功能等。
在本次发布会上,首款鸿蒙电脑的亮相,则是华为攻坚PC操作系统的重要成果。当前,Windows操作系统全球市占率接近七成,加上苹果的macOS,占据了PC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两者通过长期积累的开发者网络、硬件合作和用户惯性形成竞争壁垒。
不同于手机、平板所在的移动领域,电脑对于内核、框架以及生态的要求更高。比如,在操作系统内核、编程语言、开发框架等关键领域,很多都要从零开始研发,在工业建模、编程开发等专业软件领域,也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面对困境,鸿蒙电脑历经5年布局,集结上万名工程师,已积累超2700项核心专利。其不仅搭载了HarmonyOS 5并采用鸿蒙内核,同时依托鸿蒙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带来了跨设备互联体验,支持与华为手机、平板三设备“键鼠共享”。
通过跨设备互通、应用接续、华为分享等特性,用户可以实现工作流在华为手机、平板与电脑之间的接续。比如,在手机上复制的文字可以直接在PC上粘贴,未完成的文档可以从平板无缝切换到PC继续编辑,文件也能做到一拖即传。对开发者来说,鸿蒙实现全场景跨设备协同,且一次开发、多端部署,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
应用方面,据悉,目前已有150多个专属电脑生态应用加速适配,300多个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预计年底将支持超过2000个融合生态应用,这些应用覆盖通用办公、实用工具、影音娱乐等。
对于鸿蒙操作系统的进展,华为终端BG CEO何刚表示:“鸿蒙5上线以来,系统版本更新30多次,系统功能新增150多项,平均每天都有400多个应用的版本更新。”
鸿蒙在多终端和多用户群的同步加速扩张,是华为突破操作系统垄断的一次重要尝试。然而,其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海外市场受限导致生态全球化受阻;AI时代下,谷歌、苹果等巨头也在强化智能交互能力;鸿蒙应用的数量距离苹果、谷歌主导的应用生态仍有不小的差距⋯⋯或许,属于鸿蒙的规模之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