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8日,四川省“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及一系列子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中,首只国家级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econdary Fund)的管理人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北京”)围绕基金退出痛点,介绍了基金多渠道退出和撮合机制。不少与会机构代表都对S基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会后,四川在线记者与建信北京总经理陈铨进行了独家对话,并获悉,建设银行将联合信达资管、交子金控、策源资本联合设立建新(成都)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目标规模50亿元,聚焦关键技术等领域,定向承接战略新兴行业基金、老股等“二手”份额。这也是科技部牵头指导下的S基金首次落地四川。
问:S基金为啥火了?其作用是什么?
陈铨: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流动性需求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应运而生。这个二级市场主要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权益交易,包括基金份额和投资组合,即S基金交易。
有人说S基金像创投界“闲鱼”,确有相通之处,但核心不同。因为S基金具有投资和交易的双重属性。从交易层面来说,两者都是“二手”交易平台,不同之处在于投资层面,因为电商平台交易的商品相对标准化,比如一个二手手机,有几成新、什么品牌,其价值是相对确定的;私募股权估值则存在不确定性,首先信息披露上没那么通畅,另一方面标的的底层资产非标准化,可能是一个资产包或一个企业,每个人对标的价值的判断也是不一样的。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投资机构涌入S基金市场,S基金呈现出活跃发展的态势,背后是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存续期大多数是7年,加上一定延长期,2017年之前设立的基金已经处于退出的时间点,急需寻找退出路径。在国内,IPO是最主要的退出方式,但IPO耗时长、资源有限且存在一定不确定性,S基金作为补充退出渠道,能提供市场流动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缓解基金退出市场压力。加上经济震荡周期中估值体系重塑,S基金的专业估值能力和资产重组手段,可避免相关系统性风险。
另一方面,国内私募股权投资与科技发展、科技创新高度相关。国家也日益重视创投市场健康发展,去年以来,越来越多国家部委文件上明确点出了“S基金”字样。四川省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措施,整体来说,S基金的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个人预计5—7年内这一行业将有5—8倍的增长空间。
问:S基金如何在川落地服务?
陈铨:在省科技厅和省委金融办的支持下,我们将联合信达资管、交子金控、策源资本联合设立建新(成都)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这是首只在科技部牵头指导下落地四川的S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目标规模50亿元。目前计划在6月30日前实现基金的“关门”,即完成签约和首期缴款。
之所以首选四川,是因为本地创投生态很好,具备足够的体量和条件。2019—2023年西部地区和成都市新成立基金规模及投资事件数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24年成渝地区预计私募股权融资总额达800亿元,同比增长20%。
这只S基金落地成都,服务全国,正好能够做到一个接续和接力。我们将积极构建“双核驱动、三链融合、四维赋能”的发展模式,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国家科创金融中心建设为双核,以资本为纽带辐射全国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融合,不断丰富对政府、行业、企业及科创金融赋能的新场景。
我们储备的四川项目也在同步做,就项目来源而言,不管是交子金控,还是策源资本,都已经参与了很多的本地项目投资,有些项目已上市,有些可能还需等待一段时间。除了四川本土资源,我们还有建设银行生态系统的支持。建行形成了一整套服务创投机构以及服务科技企业的工作机制和体系,遍布全国的网点更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和需求汇聚的平台。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这只S基金得到了科技部的指导,他们会对所投项目底层资产的硬科技“含金量”给予相应的指导。这只S基金的属性或者定位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底层资产会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比如投向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项目。我们会要求所投的基金其底层资产的相关份额达到一定占比。
二是这只S基金会坚持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只接国资基金的份额,我说当然不是,反而绝大多数可能会投向市场化的机构。另外它落地成都,会优先服务四川项目,但如果只基于四川已有的盘子去做交易,那发挥的作用只是畅通循环,没有放大效应,所以我们还是会服务全国。这个过程中,相信也能让全国的更多机构和企业看到四川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创投氛围,从而带来更多经济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