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倩)首都剧场是什么来头?《茶馆》等经典剧目有哪些故事?昨天,走进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答疑解惑的不一定是工作人员,也可能是“热心市民”——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到人艺学讲解”特别活动邀请观众担任临时讲解员,从观摩学习、模拟演练到独立讲解、传递接力,向更多人介绍博物馆里70余年戏剧瑰宝的责任,落在了观众肩上。
为了让更多真正热爱戏剧的观众参与进来,临时讲解员的名额以先到先得的方式现场发放,早上不到8点半,距离活动正式开始还有两个小时,人艺的院子里便排起了队。博物馆共设序厅、历史厅、人物厅、剧目厅等8个讲解点位,每个点位都备有图文兼具的资料卡片,经过工作人员的“培训”,临时讲解员“火速”上岗。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艺的观众真是卧虎藏龙。”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熊国平负责历史厅的点位,不少“铁粉”对剧院发展历程如数家珍般地了解、流畅大方的“台风”让他印象深刻。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负责人吴文霞说,这次集学习、扮演、体验于一体的戏剧传承之旅,让观众在与历史的对话中真正成为了“文化传播者”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