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赵凯怡
2025年的“五一”假期,一种以“票根”为纽带的经济模式在衢州悄然兴起。
5月4日至5日,2025新蜂音乐节在衢州古城鹿鸣大草坪举行,数万名乐迷凭票依次入场。这张门票,除了用作入场凭证,还能拓展延伸出什么样的可能性?衢州给出了“票根+文旅”的答案:持有2025新蜂音乐节门票的观众,在音乐节举办的前三天至后三天,均可凭门票免费游览衢州14个核心景区。得益于这一政策,5月1日至5日,衢州14个核心景区共接待游客29.21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86.75%,拉动文旅消费增长约7700万元。
票根经济,是指消费者凭借交通出行、文旅活动等场景的票务凭证,如发票、门票、车票等,在后续的消费场景中转化为优惠凭证,获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它是推动消费链延伸,从而刺激更多消费行为产生的一种经济模式。一张门票从音乐节入场券转变为城市文旅的通行证,是“票根经济”的创新实践,既升级了游客的假期消费体验,也推动了文旅消费市场的深刻转型。
在笔者看来,“票根经济”的本质是联动经济,它正探寻着行业间的消费关联,就像音乐节观众持票免费游景区,音乐节便成为了景区消费的新入口。由此,在发展“票根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掘票根背后的消费潜力,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更多联动产品,让每一张小小的票根都尽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金钥匙”。比如,演出、比赛的门票可以和酒店住宿结合,观众在享受折扣的同时,还能获得酒店的接送服务;持有景区门票的游客可以享受周边民宿优惠,人气饭店的“让利”不妨也来上一波;还可以与商场合作,推出“票根+购物”活动,让消费者在购物时获得额外折扣。几十、几百的门票,也许能拉动起更大的经济效益。
“票根经济”在展现活力的同时,其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一是热度是否可持续,在节假日之外、客流相对较少的日常,如何让景区、酒店等相关行业继续积极参与“票根+”的活动;二是技术是否过硬。验证票根、跨平台兑换折扣等技术的可靠程度,都直接关系到消费体验。另外,在信息化时代,部分老年群体不擅长使用电子产品,相关部门也要想办法让他们便利地享受优惠。最后是“票根+”的创新运用是否符合地区特征。因地制宜,打造“票根+”特色产品十分重要。两个消费场景如果距离过远,就不能生搬硬套这一模式。这些挑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需要相关部门综合协调,也需要企业携手合作。
“票根经济”的出现与兴起,将餐饮、住宿、文旅等诸多资源串联并打通,构建起了多方共赢的消费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应紧抓这一机遇,不断探索小票根的大用处,为企业争取商机,为城市赢得游客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