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刘帆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筑牢成长安全防线,全市各级关工委联合“五老”群体走进校园,通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急救技能培训、防溺水宣传等系列活动,为青少年送上“安全成长大礼包”。
“手臂要垂直,按压频率保持每分钟100至120次!”日前,在西湖区羊子巷学校教育集团羊子巷校区内,区关工委联动学校开展了一场“少年急救官”生命教育课堂。红十字会志愿者以“理论+实操”双线教学模式,通过模拟交通事故、运动扭伤等场景,指导学生掌握心肺复苏、AED使用、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现场,学生们专注演练,家长代表全程参与,“家校社”共筑青少年生命安全网。“这堂课很有意义,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红十字会,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急救知识。”该校学生刘熠宸说。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日前,南昌经开区“五老”志愿者走进白水湖学校,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活动,通过设置有趣的互动游戏、开展情景模拟、有奖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们熟记防溺水知识、掌握安全自救技能。“陌生、危险的水域充满了未知因素,极易发生溺水事故。我们要远离危险水域,把‘六不准’牢记于心。”学生裘栩峻表示。
近日,青云谱区十字街学校教育集团迎宾中学的操场上格外热闹,区关工委邀请区交警大队民警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情景展演+互动问答”沉浸式交通安全课堂,让安全警示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在交通模拟场景中,民警化身“安全讲师”,用交通信号灯、电动自行车、警示标识等道具构建微型街道,现场演示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闯红灯、超员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真实的体感冲击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违法行为的危害,不少学生主动记录下“12岁以下禁骑电动自行车”等安全要点。“我深刻意识到交通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要熟知‘六不一戴’交通安全规范,知危险、会避险。”学生王淇表示,将把此次学习到的安全常识带给身边的朋友、亲人,让大家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安全无小事,全市各级关工委将继续健全“家校社”联动机制,通过“小手拉大手”,让青少年将安全知识带回家,同时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扩大覆盖范围,推动安全教育从校园向家庭、社会延伸,构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安全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