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5月17日,第四届内蒙古兵团文化艺术季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启动。本届艺术季以“弘扬兵团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通过实物展览、历史影像、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再现了兵团战士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奋斗历程。
5月17日,磴口县乌兰牧骑用情景剧再现兵团战士当初的誓言。
5月17日,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合影留念。
活动在大型情景剧《兵团岁月》中拉开帷幕,乌兰牧骑队员凭借精湛的演技,生动再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兵团战士肩背手扛,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的艰辛历程,令现场数千名观众潸然泪下,并报以热烈掌声。在文物捐赠仪式上,兵团老战士代表捐赠了1969年纪录电影珍贵影像资料、兵团建设时期实物档案等文物。现场还举行了“磴口好物”特色餐饮授牌仪式,“陕坝味道”美食品鉴活动。
5月17日,记者拍摄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院内陈列的文物。
5月17日,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在家属陪同下参观兵团博物馆。
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博物馆,原内蒙古生产建设陕西籍兵团战士李文生摸索着一幅幅老照片,声音哽咽地说道:“看着这些老照片、老影像,仿佛又回到当年。那个时候,磴口县每天黄沙漫天,我们靠着肩背手扛,步行几十公里到沙漠里种树。我们用柳条筐担,用水盆端,搬走了沙丘,造出农田,还进行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建设。兵团战士不怕苦、不拍累,排难历险的奋斗精神值得颂扬!”
据悉,1969年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975年6月24日,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转制,17万人员被就地安置。6年多的时间里,兵团战士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扎根边疆”的号召下,离开繁华的城市,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内蒙古边疆地区,为当地工业、农牧业、水利、防沙治沙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5月17日,磴口县乌兰牧骑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
5月17日,情景剧《兵团岁月》再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兵团战士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的艰辛历程。
“1971年,我从浙江绍兴来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当年从绍兴来了1324名兵团战士,其中的50多人永远留在了内蒙古,这些留下的兵团战士,真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我们实现了当年发下的誓言。”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战士夏金淼动情地说,“兵团历史值得我们铭记和回忆,兵团文化值得我们珍藏和守护,兵团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5月17日,磴口县中小学生在乌兰布和沙漠雕塑前体验栽树。
5月17日,当地群众和兵团战士一起观看情景剧演出。
近年来,磴口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待游客34.21万人,同比增长超过20%,旅游消费9968.31万元,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本届艺术季活动为期3天。除主会场活动外,还将推出非遗手作体验、兵团战士文艺演出、群众互动音乐比赛、百湖夏夜美食音乐派对等30余项特色活动。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薛来
新闻编辑:徐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