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发布《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编写,主题为“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我国金融系统在内外部压力中要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提升体系韧性。”丁志杰表示。《报告》详细总结了2024年国内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并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做出展望。
丁志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对于未来如何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报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股债融资协调发展,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增强金融对经济转型的支撑能力。
二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基准利率形成体系,提升政策利率的引导效能,疏通传导路径,提升金融机构响应能力,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计与激励机制,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关键领域。
“5月7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三大类十项政策,其中包括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以及结构型政策。我们看到在推进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过程中,更加注重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广泛利率的改革和优化。”丁志杰指出。
三是筑牢金融稳定保障,加强监管。推动监管兜底机制与早期纠偏制度的建设,强化宏微观审慎协同,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健全中央和地方监管责任划分。聚焦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处置,提升治理能力和资本补充机制。
四是恪守金融本源,提升金融的服务质效。金融机构需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专业能力,加强内部治理、风控与审计。防止脱实向虚,引导金融科技创新合规落地,加快数字化转型,确保创新有序推进。
五是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结算、融资、投资与储备功能。加强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发展离岸人民币产品。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广度与深度,增强我国金融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