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正沐浴在招大引强的东风之中。那强劲的东风,如同一股澎湃的力量,推动着永泰不断向前。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巢暖的环境日益形成,宛如一个温暖的港湾,吸引着凤凰般的优质企业纷纷前来。众多企业被永泰的潜力与机遇所吸引,犹如归巢的鸟儿,纷纷扎根于此。它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永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招大引强的步伐愈发坚定,永泰正以崭新的姿态,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展翅翱翔,书写着辉煌的篇章。
2024年,完成招商项目落地231个,共缴纳税金1.0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65项,完成投资144亿元;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家,新增在册市场主体3360户……
永泰山清水秀,营商环境良好。记者 包华 摄
枝繁巢暖,引凤来樟。一串串喜人数据,折射出永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展现出永泰企业活力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加快释放的蓬勃画卷,见证着永泰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的生动实践。
晟源纺织智能制造产业园车间。记者 包华 摄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
数台挖掘机挥动巨臂奋力平整土方,满载水泥的罐车有序穿梭往来,工人们争分夺秒铺设临时道路……17日,在永阳闽宁产融项目——西鸽永泰酒庄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建设激情,一幅壮阔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该项目由远在2000公里外的宁夏企业——西鸽葡萄酒产业集团投资建设,计划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将宁夏成熟的酿酒技术与永泰丰富的青梅资源相融合,打造年产130万瓶的产能规模。
工作人员为梅百华项目负责人办理“多证同发”手续。
“企业跨越山海从宁夏来到永泰,主要是看中永泰的生态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宁夏西鸽葡萄酒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言志说,公司将用好产业优势及品牌运营经验,酿造具有永泰特色的优质威士忌、青梅酒等产品,为永泰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企业远道而来的背后,是永泰坚持以上率下,高位统筹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果。过去一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主动前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召开专场招商推介会,对接走访了抖音集团、天津滨海新区华谊启明东方暖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总部、北京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均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喜盈门集团等企业,促进项目落地。
“虽然身在异乡,但一直心系家乡建设、情系家乡发展。”永泰乡贤、上海喜盈门集团董事长魏锦标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宣传永泰、推介永泰,共享更多信息、共用更多资源、共建更多平台,介绍更多的客商考察永泰、动员更多的企业投资永泰。
同时,永泰出台《永泰县招商大使和招商工作联络点工作规定》,聘请招商大使8名,建立北京、上海等招商工作联络点9个,充分借助知名企业和行业人士资源广、人脉多的优势,持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西鸽永泰酒庄项目开工现场。
拓宽特色产业“朋友圈”
随着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加速更新,永泰也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从重“数”到更重“质”。
在永泰服饰智造产业园内,挖掘机、水泥泵车等设备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福建邦洛服装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产业园首个开工项目,邦洛服装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年出口量超500万件,新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
福州欣宇凯服饰有限公司进入地质勘探阶段、三连制衣厂完成现场测绘工作……除了邦洛服装,产业园内的多家企业也已经接过动工的“接力棒”,正式开启施工模式。产业园建成后,将对永泰县原本布局比较分散的服装产业进行整合,同时将在城关以及城关周边建成一个大型的服装产业集群,聚集产业人口2万人以上。
大樟溪是永泰得天独厚的资源。记者 包华 摄
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辐射一片。“纺织业、服装产业是永泰传统产业,依托永泰服饰智造产业园、清凉苏坑工业园,我们重点招引绿色环保、新型织造、高端面料、品牌服装、高档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和辅料配套企业,主动对接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打造产品特色鲜明、集聚优势显著的服装纺织产业基地。”永泰县招商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加快推动网库集团服装加工、阿帕索制衣生产基地、百美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进一步增强永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势头。
以“链”布局,因“链”集聚,靠“链”发力。围绕“做大城关、做大产业”的目标,永泰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重点围绕发展李梅产业、建筑产业、服装产业、纺织产业、优质水资源产业、文旅产业“六大产业”,以及打造老城改造片区、新城提升片区、环城工业片区、塘前工业片区、葛岭文教片区“五大片区”发力,积极营造思开放、优环境、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加快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
永泰(上海)产业招商对接会现场。
当好企业发展“店小二”
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营商环境则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一方热土能不能“热”,靠的是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取决于亲商安商环境。
2024年5月,永泰与台资企业福州梅百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建设梅百华产业园项目;
2024年11月,梅百华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一次性拿到了土地出让合同和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四本证,首次在台资项目上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2025年4月,梅百华产业园内1号厂房100个腌制池完工,预计可腌制7000吨青梅;
……
短短一年间,项目从无到有,不仅展现出企业落地永泰后的发展速度,也折射出永泰“店小二”式服务的效率。
永泰服饰智造产业园签约仪式举行。记者 叶欣童 摄
“‘多证齐发’将原本需要34个工作日的审批事项流程直接压缩成1个工作日,耗时短了,效率高了,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办事的便利化。”福州梅百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华伟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梅百华产业园2号厂房也将完工,届时整个梅百华产业园的运营即将全面展开,年产值预计达到1亿元,还将提供200个以上工作岗位。
梅百华产业园内一片忙碌的景象。记者 包华 摄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背后,是永泰各级各部门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签约和落地齐抓、政策和服务同步的结果。近年来,永泰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推行“多证齐发”服务,已为晟源纺织智能制造产业园、劳德巴赫啤酒小镇等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工业项目实现“极便申报、极简审批、极速落地”,有效拉动工业固投稳步增长。
在便民惠企服务领域,永泰县本级1597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625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1360个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8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数据最多采一次”。同时,政务中心设置“证照联办”专窗,通过“证照联办”改革,企业只需到一个窗口申请,提交一套材料,即可一次性办理营业执照和市场监管领域15项许可审批事项,享受市场监管领域证照相关事项“全覆盖”同步办理,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多件事”。今年以来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全程网办率达35.73%,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24991户,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走出去、创新路,引进来、共发展。如今的永阳大地上,一处处工地热火朝天,一个个项目高歌猛进,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一个营商环境优、产业发展好、招引优势强的“磁力场”正在加速形成。(记者 叶欣童 图片除署名外由永泰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