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报道。市委书记调研。一位领导参访,连拍美照几十张。
门票预售当天,大卖5万多张。抖音景点人气,全国第一。
今天,屿见闽南开园,万人涌入。厦门港口局局长任国岩现场赋诗,也成热点。
开业爆火,到底打了什么牌?未来还有什么牌可打?
鹭鸣君浅做文旅观察。
文脉的深度传袭
屿见闽南为何备受关注,可谓亦正亦奇。
正者,在于其深度讲述在地文化。
奇崛者,在于斜刺里杀出来的“世界闽南文化之窗”。
在传统叙事中,厦门是一座改革开放新兴的现代观光城市,再往前,则重在讲述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鼓浪屿故事。
屿见闽南,往回挖掘历史,步子更远,往前探索文旅,步子也更大。
从远古先民,到宋元繁荣,再到下南洋,对闽南历史和文化如此宏大溯源和集成创新,是厦门此前从没做过的大文章。
象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水利说,这个项目是象屿集团对时代命题的深度思考和实践。
这个命题是什么?是厦门文脉。
这几年,厦门一些“看不太懂”的动作,实则观照这一命题。比如将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取名苏颂工程,又如年内开建城墙遗址公园。
厦门融合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特区文化,古老现代相互激荡,陆地海洋一体共生,代代传袭又开放多元,形成独特的厦门文脉厦门精神,也是城市竞争独有的软实力。
文化的高度自觉
近30场演艺,116栋仿古建筑,超6000套华服,火遍全网。
但鹭鸣君更关注的,是83项非遗项目,化为可品尝、可触摸、可穿戴、可聆听、可观赏的五感体验,让文化充满生命力。
文化自觉,是城市发展走得快又不走偏的源动力。所以,建一座行走的“非遗博物馆”,是值得相当肯定的文化自觉。
这种自觉,需要付出。时任象屿集团总裁陈方,项目主要决策者之一,也是具体推动者,三年亲力亲为,只是“为了心中的闽南”。
毋庸讳言,厦门闽南文化缺点厚度,然其恰恰因此,没有门户成见。
更可贵的是,它是千年农业文明和现代城市文明的最佳结合,是闽南人开放和保守文化性格的最佳合体,也是闽台交流的最前沿地。
闽南文化,历史源流有所不同,区域调性也不尽相同。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厦门的闽南文化特质,应是文质彬彬。
所以,溯源不守旧、创新非还原,用现代创新方式表达,是厦门讲述闽南文化最可行、也最可取的路子。
文旅的新度表达
厦门特色,福建气度,中国气象。
先民图腾石柱与异域感的飞毯同台对话,四海庭里苏颂唱和“今夕福熹”,功成街浅尝印尼千层糕,台湾府体验夜市魅力,这种一站式体验,是文旅商的全新整合,也是让闽南文化走向世界的快速表达。
从商业上讲,厦门每年过亿的旅游流量,应该有一个大的文化项目,文旅商有互为“溢出效应”的驱动力。在文化层面,厦门也应该有一个文旅创新空间,一站式地快速表达闽南非遗、闽南性格,让闽南文化在更大舞台上展示魅力。
这几年,好的文旅场景,都有核心路径:文化赋魂、业态赋形、科技赋能、创意赋新、生活赋美。这五点,屿见闽南都想到了。
单说一点,厦门一些景点,被吐槽“好看不好玩”。
从公测看,游客对文化评价“千人千面”,但普遍认同“很好玩”。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玩上三四小时,就是创新表达的成功。
文创的细度走心
新文旅项目,要想闯出来,紧要的并非垄断性资源。
而是老老实实做产品,让客人感到真诚,产生情绪价值。
如今,消费者要从产品和服务中得到趣味、松弛和舒适感。市场上老少通吃的产品,不在于豪奢,而是细节。
短时里,创新不能无止境,但追求细节可以无上限。
从沙坡尾的牌坊名字,到南洋来的皮箱布景;从用蒲草做的草帘子,到匠人手扎的鱼龙灯;从汪记馅饼30多年老师傅坐镇,到请来全国首位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台胞卓圣翔演奏;从台湾人骆灿辉主打台湾府,到每场演出演员的表情……
景区真不真诚,走不走心,游客都感受得到。
路子要新也要对
中国文旅40年简明史,被总结为三句话:为引进和走向世界,开放;为破除资源限制,融合;为贯通传统和现代,活化。
屿见闽南要长红,恐不能脱离这些经验。
项目选址国际邮轮母港核心区、鼓浪屿前沿,可谓一手好牌。外国羽球球员体验时赞不绝口,是开放的一个注脚。
融合要义在于打破壁垒,实现多元协同。小到文化体验和吃喝玩乐融合,中到港航文旅融合,大到港城文旅产一体,融合质效是关键因子。
持续活化也是必走之路。“时空折叠”叙事,“声光电”赋能,“行进式”互动,古韵新声,古典新潮。未来,也只有发力更好的非遗体验、更多的项目活化、更新的科技运用,才能常变常新。
一期开门红,实证三点:闽南文化魅力、项目建设水平和宣传推广成功。市场大考才刚开始,长红靠更好的运营和服务。
同时,市场对未来鼓浪回响、滨海流光、邮轮时光等二三期篇章,期待也更高了。
鹭鸣君建议,搞个留言本,认真搜集真实的、现场的、游客的反馈并加以改善,锚定目标,正道直行。
闽南人常说,爱拼才会赢。
闽南人还说,坐船爱船走。
厦门人,可以让闽南文化这艘大船,走更远。
来源:鹭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