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浙江演艺集团昨天在上海大世界宣布,其首届“浙里好戏·璀璨申城”上海演出季将于6月至8月正式登陆申城舞台。
此次演出季集结浙江演艺集团旗下院团,推出音乐剧《南孔》、舞剧《风起大陈》、杂技儿童剧《七彩宝莲灯》等七部精品剧目,涵盖舞剧、音乐剧、杂技、话剧、评弹等多元艺术形式,计划在上海八大剧场演出11场。
浙江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周阿勇感谢上海欢迎“浙里好戏”,细述了长三角文化协同发展的“浙演经验”。
“立足上海,才有底气辐射全国”
“上海是检验作品生命力的试金石,能在这里立足的剧目,才有底气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周阿勇说。
2012年浙江话剧团初入上海时,曾为一场演出自费租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场地,从宣传到售票亲力亲为。而如今,上海演出商主动邀约浙演剧目已成常态。
这一转变背后,是长三角文化市场深度融合的缩影。
《山海奇幻梦》片段
浙江演艺集团推出的作品中,长三角文化血脉的交融尤为显著。《南孔》和《风起大陈》已经来沪演过两轮了。话剧《马叙伦》以多党合作史和民主党派创始人马叙伦生平为主线,包括他在上海工作的历史渊源。话剧《苏州河》上周刚来上海演出过,杭州编剧海飞深挖上海题材,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相融合
从上海出发 “造船出海”赴新马
本次演出季的七部剧目,均试图在艺术性与市场性间找到平衡点。
音乐剧《南孔》自2023年首演以来巡演超120场,去年通过“票根换景区门票”带动8000余名观众探访衢州,10月还将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启海外商演。
在国际化布局上,《南孔》的海外巡演从剧场租赁到票务销售均由团队独立完成。“过去总说‘借船出海’,现在我们要尝试‘造船出海’。”周阿勇表示,这既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考验,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七彩宝莲灯》片段
杂技儿童剧《七彩宝莲灯》以高难度技巧重构经典神话,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选择。暑期档上海观众将可以在宛平剧院和东·剧场两间剧场观赏到这部剧。
面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挑战,浙江演艺集团亦交出创新答卷。中篇弹词《钱塘江大桥》将让上海听客时隔多年欣赏到浙江评弹团的新风貌。“即便是宏大叙事,也要找到与当代观众的共情点。”周阿勇强调。
文旅融合促进消费过暑假
将剧场热度转化为旅游消费,这种“以剧为媒”的联动模式,已在长三角催生文化消费新场景。舞剧《风起大陈》将台州大陈岛垦荒史转化为现代肢体语言,观众凭票可享大陈岛旅游优惠,实现“观剧即种草”。
周阿勇
从单团闯荡到集团军作战,从租场演出到争相邀请,浙江演艺集团的“闯上海”之路,恰是长三角文化共荣的生动写照。当《钱塘江大桥》的吴侬软语在剧院绕梁,当《七彩宝莲灯》的杂技收获孩子的掌声,艺术正以超越地域的力量,串联起水脉相连、文脉相通的长三角人文生态。
未来三个月,还有《蝶舞水云间》彩蝶女乐专场音乐会、亲子肢体剧《山海奇幻梦》等浙产佳作也在展演季期间在申城轮番登场。
原标题:《感谢上海欢迎“浙里好戏”——看长三角文化的协同发展》
栏目编辑:华心怡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