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青岛市城阳区山东省标志性外资项目建设现场——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全面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情况。
新闻发布会开进跨国药企,一方面展示了山东服务跨国公司、吸引外商投资取得成效,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期待与更多跨国公司一起,在山东这片投资沃土上共同成长、发展壮大的诚意。
“多年来,阿斯利康不断加大在华投入,积极拓展研发、生产和运营布局。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产业链配套完善,营商环境友好而且服务高效,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青岛。”阿斯利康青岛工厂总经理袁旭宜告诉记者。
“为顺利促成项目签约落地,我们创新省、市、区‘一体化’推进机制,多次赴企业英国总部、法国工厂对接,举行‘跨国界、跨时差’线上例会20余次,解决问题400余个。”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介绍。
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建成后,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患者对呼吸类药物的需求,而且将大大提升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力。同时,阿斯利康也将依托青岛区域总部持续推动罕见病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助力呼吸健康产业生态构建,为青岛及山东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跨国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案例,在山东还有很多。新加坡金鹰集团持续增资27次,带动形成了新材料、汽车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机械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德国百年老牌企业采埃孚集团,先后在济南、青岛、日照、威海投资设立项目,投资布局乘用车安全系统产品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截至目前,全省在营外资企业1.9万余家,其中2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投资943个项目。这些数据背后,是山东始终把跨国公司作为高质量发展“好伙伴”的坚持,是山东始终与跨国公司共享产业升级新机遇的布局,更有连续六年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方案的实践。
去年,山东以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出台了《关于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为跨国公司来鲁投资兴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广大跨国公司也把山东作为全球布局的重要一极,通过山东深度融入中国广阔市场。
跨国公司深耕山东、兴业发展,已经成为山东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省2769家规上工业外资企业,以7%的数量贡献了全省规上工业企业14.2%的营业收入、22.6%的利润和14.9%的就业,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庆伟介绍,跨国公司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使得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此外,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也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升。德国汉高乐泰累计增资1亿美元,建设汉高集团国内最大规模的高端胶黏剂生产基地“鲲鹏工厂”,帮助山东提高在高端化工产业链中的地位;日本小松在济宁新建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打造小松全球首个“主机+配套”高度融合项目,吸引大京机械、兴和机械等5家外资企业和多家内资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
据介绍,今年,山东将针对跨国公司需求实施“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切实解决外资企业合理诉求,全面助力广大跨国公司在山东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