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张军江是北京公交集团客七分公司第五车队专164路的一名驾驶员。工作中的他严谨认真,热情服务,耐心解答乘客疑问,他始终将“行车安全”的理念放在首位,目前已安全行驶54万公里。走出公交车的张军江,在车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书画家。
“我与书法的缘分,开始于童年的一副副春联。那时候,每到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我家也不例外。”张军江回忆着儿时的往事。“小时候家中的春联不是买的,而是找来村里写字好看的邻居帮忙写的。”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挤到人群的最前面,然后踮起脚尖、扒着桌子认真地看着大人们写春联。
研墨、沾笔、挥毫……张军江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大人们书写春联时一横一竖苍劲有力;一撇一捺舒展自如;一点一提小巧灵动的样子,让他看出了神。练习书法的种子也在他幼小的心里种了下去。
15岁那年,已经上中学的张军江家中经济条件慢慢地好了起来。“父母偶尔会给我一些零花钱。”攒了几个月的零花钱,他没有买零食而是要带上这笔“巨款”去实现他的书法梦。一路辗转,他来到了镇上的商店。“叔叔,我要买一支毛笔和几张红纸,我要给家里写春联。”
买到了书写春联的文具后,张军江赶回了家中。为了节省花销,他只是买了支最便宜的毛笔,连墨汁都没敢买上一瓶。没有什么条件买墨,就用锅底的黑灰兑水融化了当墨用。写得也不是什么真正的书法,就是想怎么写尽量写的美观一些。这一年,他家门口的春联没有请邻居代写,而是由他自己完成。“写得还算可以吧,爸妈就贴在了大门上。还送了几副给一起玩的小伙伴们呢。”他打趣地说道。
没想到这一写,张军江会写书法、写得还不错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自此,每到春节前,邻居们都拿着红纸到他家请他写春联、福字。这一写就是三年,村里几乎每一户人家都贴过他写的春联。几年后,他离开家乡到北京打工。忙忙碌碌的他,无暇顾及书法,这个爱好也逐渐从他的生活中慢慢淡出了。
2009年,张军江成为了一名北京公交驾驶员。闲暇之余,他又想起了“老朋友”——书法。于是,他开始继续练习书法。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休息时间他就自己在报纸上练习。“那时,因为重新握起毛笔,感觉生活又被点亮了。”
2018年,张军江开始跟着视频平台上学习书法。工作之余,他边看视频,边练习。没有专门的书案,他就将家里的吃饭桌上面加装一块大木板用来写字。摸索跟着网上练了一段时间后,他又陷入短暂的迷茫。“总是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
这时,分公司工会组织职工书法展示活动。在征集书法作品时,工会主席听说张军江一直在练习书法,就找到了他。“老张,带上你的作品展示展示。”忐忑中,他提交了作品。“没想到作品不仅入选了,还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且装裱在了分公司和车队的文化墙上进行展示。”张军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喜欢的兴趣就得坚持!”得益于多年的坚持,如今,张军江的书法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能熟练书写楷书、隶书、行书三种字体。不仅如此,随着书法作品的逐渐成熟,他又开始了绘画的练习。“我很喜欢画画,一朵花、一串葡萄、一只蝴蝶,都蕴含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书法和绘画已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张军江看来,这些兴趣爱好不仅点亮了他的人生,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虽然很晚才开始系统学习书法,但书画是我心中挚爱,我将继续坚持练习下去。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坚持,多大岁数开始学习都不晚,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盛丽/文 通讯员 李凌钰/摄